中产阶层不同人生阶段如何对保险产品进行取舍

  中产阶层一般都会进行投保,多少用于投保的金额有限,因此学如何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保险产品进行取舍的技巧显得相当实用有效。

  1、如果你走上社会不久,正在打拼初期,闲置资金不多,那就花小钱办大事——意外伤害和医疗+定期寿险(+失能全残险)+健康险中的住院医疗和补贴差不多了,花钱不多,一年千把几千块钱,保障能达到几十万(当然要提醒,单纯的意外伤害险和定期寿险,还有住院医疗和补贴大多都是消费型保险,就是不返本金不分红的,也就是出事儿就猛赔,没出事儿不还,就是“花钱买平安”)。

  意外伤害和定期寿险不是给自己准备的,而是为了万一我们东奔西走得累的起不来了,留给老爹老娘养老的,给孩子未来上学成人的,和给自己的爱人的最后关爱……这个过程往往在20-30年左右(以父母从50-80,孩子从0-20来估算)。而括号中的失能全残险目前国内很少,但是也有,这类产品是考虑到我们如果因为意外、疾病变成植物人或全残等等生活不能自理,准备点儿钱请护工。所以如果有人说“我打你个生活不能自理”,你也不用害怕了。

  2、资金略充裕点,可以在1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健康险中的重大疾病保险。三四十岁后重疾的概率在不断增加,小心为上。买了房子车子每月要还房贷车贷,再补充点以死亡全残为赔偿责任的如定期寿险和意外伤害险,总保额以还没还清的房贷车贷为准。也就是准备着万一我们拜拜了,还能给爹娘妻儿留下房子车子(用赔偿金还贷款);

  3、随着我们不断努力奋斗,家庭生活越来越好,自己却不会规划理财,这时候也可以选择一些拥有分红功能的保险,作为将来养老和孩子的教育金的补充。这里要提醒,不要将保险产品的分红盈利能力想象的太好,知友毛彦伟的回答中曾经提到在高预期年化利率年代购入的保险现在成为保险公司的负担,就是指当年银行预期年化利率在10%左右的90年代,保险公司按照当时的银行预期年化利率为客户承诺未来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现在的银行预期年化利率已经低到坑爹,保险公司仍然要按照当年合同承诺的预期年化利率来给客户结算。但是这种情况有历史原因,已经不可复制了。所以分红险是在有闲钱的情况下,可以买。“分红”功能已经是很多人寿保险产品都具备的特点了,只要具有这样的特点的保险产品都可以被称为“分红险”。

  4、年龄大了,如何选择保险?如果你五六十岁了想借保险来准备自己老两口的养老,有点来不及了。除非你真的有足够的闲置的钱,就想买保险而且也符合投保要求,买了也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否则别考虑保险了,让孩子好好努力吧。但是如果是想给孩子买保险,这个问题不大,只要符合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年龄要求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