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掩盖下的地下黑幕交易

  5月13日,焦点访谈曝光了某网站管用编造手法炮制谣言,以达到高点击率的目的的事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监管的缺失,很多网站利用法律漏洞走起了擦边球。私募基金利用虚假手段行骗的事件也层出不穷。

  2010年9月份,一家虚假私募基金承诺让股民在3至5个交易日内盈利7%至10%,或一个月内盈利30%至50%,骗取了3000多股民100至58000元不等的合作定金、会员费等。

  私募基金成为网络虚假行骗的切口

  在我国,目前私募基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信托方式发行的阳光私募;另一种则是活跃在地下、被称为“地下私募”的群体。由于私募基金通常以高额回报做诱饵,并且缺乏适当的监管,不少民众成为刀俎上的鱼肉。

  非法地下私募常用招数

  1、借证券公司或明星分析师之名,招摇撞骗。一位曾经受骗的投资者讲述了他的受骗过程:2010年6月,一个自称为深圳华夏私募基金经理的人多次给他打电话,声称跟着他们公司炒股,可以获得巨额利润。他以试试看的态度,利用文字传真,与该公司签订了一份客户协议书。对方称,在操作过程中,若能跟着公司操盘手吴欣然老师操作,年内资金翻番不成问题。这位投资者知道,吴欣然是当时证券市场比较有名的分析师,于是便放松警惕,继续跟进,最终在返款的时候,对方所有电话显示关机,音讯全无,他这才知道已经被骗。

  2、套用知名名称网络发布信息行骗。曾经有一家以顶着“第一财经(微博)”名称的非法私募信息发布网站向网民疯狂荐股,套用行为借助第一财经的注明度吸引投资者,减低投资者的防御心理。

  虽然有的私募基金以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诱惑,但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建议投资前要对该基金信息核实,最好选择信誉度比较好的阳光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