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购买日用品失灵 为保健品大开“绿灯”

在广州工作的王姨每月的工资约为3600元,每月上缴至个人医保卡账户的资金为75元。

“单位再帮忙补缴75元,每月一共150元。”王姨说,这点钱放在几年前或许还有点用,但现在居高不下的物价,让她不得不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现金去理财“个人医保卡上的钱看病根本不够用,而且人又不会天天生病,所以存着就是浪费,购买点日用品什么的最划算”。

医保卡购买日用品失灵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个月王姨像往常一样拿着医保卡去附近的定点药店购买日用品时,却遭到了店员的拒绝。店员给王姨的回复则是:“从近期开始已经不能用医保卡购买日用品了,而且估计以后也不能用”。

家住广州海珠区的付女士最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之前可用医保卡畅通无阻地购买日用品,最近也“失灵了”。

记者就此事走访了广州市内的多家医保定点药店发现,大多数的定点药店内均有日用品出售。在越秀区应元路的一家医保定点药店内,记者随机选取数样日用品,而前去交钱时记者才被店员告知,“从今往后不再能用个人医保卡购买日用品”。

记者暗访付女士提供的视频中的两家药店后,情况同样如此,甚至这两家药店的店员还否认了之前曾出现过可以用医保卡消费日用品的现象。

刷卡买保健品大开“绿灯”

违规使用医保卡的情况是否真的就此彻底消除了呢?

6月27日晚,记者来到位于天河区石牌东路的一家大药房。店里商品琳琅满目,除了药店里常见的药品外,保健品、医疗器械,从护肤品、面膜、眼膜等个人护理用品,到饼干、薯片、蜜饯等零食,再到洗发水、沐浴露等各种日化用品,应有尽有。

据该店一名女店员介绍,店里卖的各种保健品、医疗器械以及红枣等滋补食材都是可以用医保卡结账的。而饼干、纸巾、洗发水等必须用现金购买。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不能用医保卡买日用品时,店员称其药店比较正规,规定比较严格。但当记者追问,用医保卡购买保健品算不算违规使用医保卡时,店员则沉默不语。

记者随手拿起一袋红枣去收银台结账,收银员告诉记者,可以用医保卡结账,但拒绝向记者提供购物小票。此时药店内一疑似负责人的男子也警惕地看着记者说“不会有问题的,如果你用现金结账,我们给你小票,刷医保卡是不给小票的。”

随后,记者来到了同样位于石牌东的另一家大药房,药房门口的“医保定点药房”几个大字格外显眼。而收银台前悬挂着名为《广州市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房五必须五不准》的规定,其中“五不准”的第一条就写着“不准刷医保卡个人账户资金支付非医疗用品费用”。

但当记者进入该店后,店员就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店里的各种维生素、补血产品等各种保健品,以及红枣等食材,并明确表示,这些都是可以刷医保卡的,“十分划算”。

医保卡成鸡肋尴尬了谁

尽管上述药店的店员均否认可以用医保卡买日用品,但据记者随机采访路人了解到,医保卡购买日用品的行为在之前的大小药店中十分普遍,而医保卡随之成为“购物卡”的现象也曾经风靡一时。

为何屡禁不止?一名药店的员工告诉记者,刷医保卡买日用品的行为其实是买卖双方都“乐意”的。

“现在药店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而顾客在药店购买的一般是非处方药,利润很薄。”该店员称,保健品、食品、日用品利润很高,药店这样把经营范围扩展到非药类商品,默许刷卡买单,可以拉动销售额,增加利润。

而街坊们对此也表示接受。在街坊们看来,个人医保账户上每月可怜的100多元钱简直毫无用处,“哪次感冒发烧不都得花个几百元的”。

但另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个人账户内的资金来源于用人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一般规定为本人工资的2%,主要用于支付一般门诊费用。

据悉,目前广州的医保个人账户平均每月划入的费用约为140元。由于个人账户是累积的,有病就用,没病积蓄,其中的金额和利息都归个人所有,一旦有什么大病需要缴纳较多的费用,这笔“救命钱”就会发挥其作用。

但街坊刘某称,在个人医保账户过于“鸡肋”且不能提现的情况下,并不买“专款专用”的账,“如果真的生病住院,可以付现金或者刷卡,所以总觉得医保卡没多大意义。”街坊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