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现率是怎么计算的?贴现率和利率有什么关系?

  贴现率:又称“折现率”。指今后收到或支付的款项折算为现值的预期年化利率。常用于票据贴现。企业所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用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借款。银行同意时,按一定的预期年化利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贴现或借款日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给余额。贴现率的高低,主要根据金融市场预期年化利率来决定。

  贴现率套算公式

  因为存在着退税,所以才会出现外贸贴现率这个名词,才会有预计收入,不然的话外贸的贴现率就等于国家的汇率。

  其套算公式为:贴现率=一般贷款预期年化利率/(1+贴现期)×一般贷款预期年化利率

  假定汇率=8.07,退税率=13%

  如果没有退税,1美金=8.07元

  存在了退税,退税收入=8.07*0.13/1.17=0.897元(8.07按全额增值税来假设)

  因此,买该产品的成本就只等于8.07-0.897=7.173。转换成美金就=7.173/8.07=USD0.889.

  也就是说到了远期相当于用USD0.889买了现在1USD的产品。

  贴现率与预期年化利率的关系

  贴现率是以预期年化利率为基础的。

  预期年化利率是经济学、借贷和租赁等融资实务和企业财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杠杆调节工具和专业名字。因此,预期年化利率有长短期存款预期年化利率和长短期贷款预期年化利率等等;即预期年化利率水平或高低会因主体不同和期限不同而不同。预期年化利率往往由主体机关为他方确定或借贷双方商定。例如,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状况确定预期年化利率政策水平或基准预期年化利率浮动幅度,银行根据该幅度确定借贷和存款的具体水平(数字),企业和或个人之间借贷由借出方或双方商定预期年化利率高低多少等等。

  贴现率通常用于财经预测,企业财经管理和特定融资实务中的测算用字。例如,用适当的贴现率来预测经济发展、企业财务成长测算、投资预测与回报测算、资产评估与企业价值评估等等。贴现率的确定均以相关年金期限和贴现率用途目的等情况以预期年化利率为基准调节相关因素(系数)而得,一般由行为单方自行估计确定。

  因此,贴现率不一定大于预期年化利率。即贴现率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预期年化利率。一般贴现率小于市场预期年化利率,目的是为了防止银行利用两者之差进行牟利。

拓展阅读>>>

再贴现是什么?再贴现有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