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字的书法字体有哪些


中国汉字的书法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篆书:

在秦朝之前字体是没有名称的,所谓的篆体就是一种官方的通用字体。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就是一些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在秦朝的时候统称为大篆,其字体变化比较丰富,结构复杂,笔画雄厚凝重。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用的字体,被后人称为小篆,代表作品有李斯的《仓颉篇》,变大篆为小篆,统一了文字。

隶书:

起源于秦朝,到了东汉的时候达到了高峰期,是汉字演变史上的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一个基础,字体结构工整精巧,在宋代的时候隶书是最正式的书面文字。

楷书:

南北朝时期时由隶书过渡为楷书,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魏碑,影响了唐代初期楷书书风的形成与发展。

行书:

流行于晋朝,代表作品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草书体:

代表人物唐代怀素,代表作品《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