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的水分有多少?

  据统计,三个月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可以达到5%以上。但大多数投资者不知道的是,这5%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中含有不少水分。这里就帮广大投资者给理财产品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挤挤水分”。

  首先,我们先分解一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和兑付过程,以便大家理解理财产品的“掺水区”在哪里。

  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一个募集期,募集时间各有不同,但多数在3至7天。如果有个别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发售,基本募集的第一天就已经售罄,投资者只有赶早“抢”。而在银行方面,对于那些在募集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的理财产品,募集期是不会提前终止的。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募集期的第一天抢购到银行理财产品,其活期账户资金被冻结,此时这笔资金只能躺在活期账户中“享受”活期利息,直到理财产品募集期结束,才正式开始按照理财产品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计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换句话说,投资者的资金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初就已经“被损失”了2至6天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再来看兑付。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从产品到期日到理财资金到账日之间,一般会有几个工作日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每家银行并不一样,但多数在2至3个工作日。在这段时间,投资者的理财资金既没有理财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也没有活期利息,处于“裸奔”状态。换句话说,投资者的资金在理财产品兑付这一个环节,损失了2至3天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前后加总,一位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总计损失4至9天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当然,在购买那个环节,还是有微薄的活期利息收入的。

  不要小看这几天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损失,如果将这些损耗统统折算进购买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中,银行理财产品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就不“好看”了。分析师做过这样的测算,在以下实例中可以看出明显的对比效果。

  例如某款理财产品A,募集期为5天,投资期为62天,产品到期后2个工作日理财资金到账,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5.5%,投资金额5万元。到期共计获利469.52元,其中包括5天的活期利息2.40元,62天的理财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467.12元。

  但如果用这个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反推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时间包含产品募集期和兑付期),得到的该理财产品的实际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4.97%,远低于该款理财产品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