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短期市场或迎来调整 疯牛转慢牛

  证监会对两融业务的查处释放强烈警示信号,后期两融增速将会下降。短期市场或迎来调整,但市场不会发生逆转,后市“疯牛”转“慢牛”,一季度牛市第三阶段开启。一季度市场转“慢牛”后,低估值蓝筹股仍将主导市场行情,于金融改革、油价下跌、国企改革、京津冀四大线索寻找蓝筹投资机会,重点关注机械(铁路、核电设备)、交运、白酒、医药等二线蓝筹集中板块,受益于金融改革利好的券商、保险板块,以及受宽货币利好显著的银行、地产板块仍然具备投资价值。

  两融查处释放强烈警示信号,后期两融增速将会下降

  上周五(1月16日)证监会通报了2014年第四季度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证监会表示,对45家证券公司的融资业务检查中发现部分违规问题,共警告或处罚了12家,其中暂停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新开融资融券账户三个月,责令2家券商限期改正、2家券商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对另外5家券商警示。

  在经济下行、债券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已降无可降,而蓝筹股估值较低背景下,一方面巨量套牢与地方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进入股市,另一方面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大量基础货币和理财资金也涌入股市,而2014年11月21日央行降息开启了本轮A股“疯牛”信号。在此轮上涨行情中,来自上述三个方向的资金中以两融、伞形信托等方式存在的杠杆资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两融为例,2014年融资融券市场迅猛增长,由年初3474亿上涨到年底10256亿,涨幅高达195%,截止上周(1月15日),融资融券余额已突破1.1万亿,而两市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也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最高达到了18.24%。证监会对两融业务的查处将会起到“堵风口”的作用,两融业务增速将会下降,实际上成熟市场融资买入额占总成交额比重一般为20%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两融高速增长阶段也将走向结束。

  短期市场或迎来调整,但市场不会发生逆转

  自2014年年中开始,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涨幅均超过50%,当前市场均接近新高位。受此事件冲击,加之银监会在1月16日下发《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商业银行受托发放的贷款应有明确用途,资金用途应符合法律规定和信贷政策,资金用途不得为从事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理财产品、股本权益等投资,短期市场或迎来调整。

  但我们认为市场并不会因此而发生逆转。其一、通过分别比较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与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可以看出,指数走势与融资融券余额呈现正相关关系。据相关信息,此次两融业务查处并不会影响到之前已开账户,存量客户业务并不受影响。因此两融后期只是增速的下降而非绝对量的下降。其二、两融检查消息在2014年11月已经传出,而目前市场已经发生了多次小幅调整,该事件冲击已一定程度上被市场定价了,对于市场情绪不会产生反转式的冲击。其三、对于该事件直接涉及的券商行业的实际影响也相对有限,由于此次查处不追溯,现有业务维持稳定,目前1.1万亿规模的两融业务年贡献净利润在300亿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券商创新业务,如新三版、衍生品、做市商等正处于逐步兑现盈利中,券商尽管会迎来短期调整但后市仍然看好。

  “疯牛”转“慢牛”,一季度牛市第三阶段开启

  如果我们将2014年7月-2014年11月视为本轮牛市第一阶段——“微牛”,2014年11月-2015年1月将是本轮牛市第二阶段——“疯牛”,那么随着进入股市资金量增速的下降, 2015年第一季度市场将正式转入本轮牛市第三阶段——“慢牛”。

  证监会对两融查处事件使得股市增量资金增速下降,但是其他利多因素将支持股市“慢牛”行情。一、尽管受此次两融查处及银监会委托贷款新规影响,进入股市资金短期内收到一定影响,但近些年来,全年银行贷款一般是按照“三三二二”比例投放,即银行贷款投放在上半年较为集中,一季度约占到全年总额的30%,经济中流动将相对保持宽松。其二、近期数据显示需求不足仍在延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近期政策来看政府通过重大项目刺激经济政策取向很明显,后期积极财政政策有望出台。其三、尽管央行已明确表示不会采取连续降息降准以刺激经济,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市场上降准预期将会升温,这一预期将为股市提供市场情绪支持。其四、随着股市“疯牛”行情的结束,决策层对于货币宽松进一步推高资产泡沫的顾虑将会缓解,若经济继续下行,货币政策最终将会在通缩压力下走向宽松。

  一季度市场转“慢牛”后,低估值蓝筹股仍将主导市场行情,于金融改革、油价下跌、国企改革、京津冀四大线索寻找蓝筹投资机会,重点关注机械(铁路、核电设备)、交运、白酒、医药等二线蓝筹集中板块,受益于金融改革利好的券商、保险板块,以及受宽货币利好显著的银行、地产板块仍然具备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