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第是什么意思(出身高贵对人到底有多大好处)

近些年来有个热门话题是:“寒门再难出贵子”。其意思不用解释也很明了,穷人家的孩子再难大富大贵,再难有一番好的事业成就。但我对这个“再”字深表疑虑,其实寒门难出贵子早都不是一朝一夕或哪个时代特有的问题。回顾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开国皇帝,近观历史近代的才子佳人,多少个出身是贫民子弟呢?夏桀商汤周姬发,秦始皇帝汉刘邦,隋朝杨坚唐李渊,宋代匡胤元必烈,元璋开明清又跌。再加上东周和东汉,魏晋南北权贵站,九品中正遗千年。这里面几乎就涵盖了中国历史上极致的权贵,我们不难看出,除了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其余皆出身贵族。而汉高祖刘邦还是个极具争议的皇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饱受诟病,世人认为其夺得皇帝之位不光彩。项羽虽败犹荣,为后世代代思念。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更是让其成为千古“情圣”,李清照也思念着他的“不肯过江东”。坦白来说,刘邦才是最应该值得表扬的不是么?贫民出身,用极具的忍耐力,一点一点维护着心中逐渐膨胀的野心。最后最后一朝登帝、鱼跃龙门,咸鱼大翻身;且以仁立天下,逐渐为创造我们汉文化立下汗马功劳。设想一下,如果刘邦不靠点心机,在项羽骄傲狂妄的夹缝中他何以生存?而项羽残暴,唯亲是用,若他掌天下,也只会是又一次动乱轮回的因。我为刘邦叫屈,说到底,市井小民的大志向还是不及豪门权贵的拥护力啊。

论古论今论天地,门第是个好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看近代有名的才子佳人,像林徽因,张爱玲,徐志摩、郭沫若、萧红等人哪个不是出身高贵?他们不用担心明天是否能吃饱,不用担心生活柴米油盐的困顿。他们时尚,他们勇于追逐新思潮、追逐爱情。星月、虹、河水、杨柳、朱唇、弯眉等词汇在他们笔下一一绽放,他们教会了人们去追求,去向往。但是,在那个努力都有可能饿死的年代,如何去追求?拿什么去向往?不是那时候的人们心中荒芜,实在是风花雪月过于沉重,背不起文字的包袱。时过境迁,依旧是那一批人,他们留名史册,他们的文字被模仿和崇拜,他们的精神被提倡和追求,他们的子孙后代顶着光环和金钱也成为了新贵。一大批的穷人成为他们熠熠生辉的背景,最后被时间冲刷,堙没历史长河之中。

论古论今论天地,门第是个好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路

后来啊,社会的发展总要在不平等的矛盾中促进,在没过多久的平等日子里很快我们又卷入到新一轮的差距中。科技和思维的差距让富人和穷人的差距延伸到了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辈子。当然这并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我们深处底层,在小学中学时代养成了追求公平的观念,我们大多数人曾经在高考时神采奕奕,眼睛清亮,对未来的人生充满着无畏和向往。而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又发现这是个与公平相违背的世界,最终我们开始暗暗沉吟我们的理想没有了,不再追求理想,更多的是想怎么挣钱养家,怎么样活下去。眼睛满是浑浊和疲惫,张口闭口说着“没意思”。当平凡的孩子被现实侵蚀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输了。无论后来物质多么富有,都输了,他们的可爱和光彩在说“没意思”的同时快速褪去了。再看那些从小衣食足够,父母精心培养的孩子,他们大都很热爱生活,无忧无虑的追求自己的爱好,即使失败了也不打紧,他们还有家庭支撑为退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拥有更多选择权,因此也更容易成功,成为英雄。我不否认富孩子的努力,我也不否认穷孩子机遇的存在和努力的重要性,只是现在的咸鱼翻身似乎变得更坚难。

论古论今论天地,门第是个好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一直奉为社会真哩。我从来不是悲观主义者,但也不够乐观。我总是在“无为”和“有为”的矛盾中挣扎。世界多彩,总有很多相似的人,相似的经历。这或许不是巧合,我无从证实我们的基因是否相同,但我相信我们曾经都是权贵。穷人在历史一轮又一轮的往复中失去了生机,在最后一辈饥饿,恐惧,悲伤,堕落里走向了灭亡,而一代又一代曾经的贵族开始变成贫民。如此反复,如此因果,最终变成了埋藏地底的一堆骸骨一缕香灰。

论古论今论天地,门第是个好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世间有造化,万物有归期。我们既然存于世上,总有一定的道理。有人是英雄,就得有人做狗熊,有人做才子,就得有人做匹夫。或许找对了位置,才发现天多么蓝,地多么阔,这世界,多有趣!

此刻我听冬雨,看叶零。独卧小榻,醉鼾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