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刻心成分是什么(心理测量学家定义什么是智力)

智力的刻心成分是什么(心理测量学家定义什么是智力)话题讨论的必要性

学校和家长为了因材施教或者其他原因给孩子做智力测量,但不同的智力测验和智力量表是不同理论下的产物,也就是说各个理论对智力的定义不同概念延伸的范围不同,所以智力量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换言之,我们做智力测验要知道这个测验针对的是哪种智力结构,不能用一种测验结果去绝对定义和预测儿童的智力情况。

心理测量学家定义什么是智力

为什么会有争议

如果让十个人分别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一下智力是什么,他们的答案可能非常相似,都会认为智力就是指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或者说智力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再让这十个人描述一下他眼中的高智力者的特征,可以肯定的是,十个人列举的特征肯定不会完全相同。

可见,对所有人而言,智力并不是同样的东西,每个人对聪明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心理测量学家定义什么是智力

争议的核心

所谓定义,指的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或是透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述或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意义。为什么至今对“智力”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呢?这是因为不同的理论学家对构成智力的核心品质以及共有多少种品质持不同的看法。

心理测量学家定义什么是智力

心理测量观点中智力理论的发展进程及影响

推动智力测验发展的研究传统是心理测量法,所以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是心理测量学家们关于智力的理论。心理测量学家认为,智力是使个体间彼此不同的一个或一系列特质。心理测量学的目的就是要准确地确认这些品质,并对其进行测量,从而描述不同个体在智力上的差异。

心理测量学家定义什么是智力

比奈的单因素说

比奈和他的同事西蒙是现代智力测验的先驱。我国现在使用的《中国比内测验》仍以比奈—西蒙量表为基础。比奈—西蒙量表最重要的概念是“智龄”(MA),即所有的测验项目都按年龄分组,如果儿童通过了5岁的测验项目,而6岁的一个都没通过,那说明他的智龄就是5岁,如果他通过了全部5岁的项目,而6岁的项目通过一半,那说明他的智龄就是5岁半。

心理测量学家定义什么是智力

早期的智力多成分理论

对仅用一个分数(MA)来代表人的智力水平的主张,一些心理测量学家提出不同看法,他们认为智力测验需要完成多种任务,然后用因素分析的统计程序对结果进行分析。

斯皮尔曼最早将因素分析应用于智力测验,他提出智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影响人完成大多数认知任务的一般智力因素,并且每一种特殊能力都能够通过某种测验得以测量。

瑟斯顿用50个心理测验进行测试,通过对结果的因素分析,他得出7中因素,并将其命名为基本心理能力,分别为空间能力、知觉速度、数字推理、语言理解、语词流畅度、记忆和归纳推理,他由此认为,斯皮尔曼所定义的一般心理能力就是由这7种不同的心理能力所组成的。

心理测量学家定义什么是智力

后期的智力多成分理论

斯皮尔曼和瑟斯顿的早期研究表明,智力必定是由几个相关的基本心理能力组成的,吉尔福特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组成智力的基本心理能力达180种之多。他提出了由180种心理能力组成的智力结构模型,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型中已有100多个心理能力具备了相应的测验。

卡特尔和霍恩提出斯皮尔曼的一般能力和瑟斯顿的基本心理能力可以被归纳为智力的两个维度: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个体解决新颖、抽象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它不受教育和相关文化影响。晶体智力是指解决那些需要依靠教育和生活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去处理的问题的能力。

心理测量学家定义什么是智力

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型

今天心理测量学家更倾向于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型,其中最精细的是卡罗尔的智力的三层次模型理论,该模型是基于对过去50年中,数以百计的心理能力研究的分析而得出的。

层次模型即将智力描述为一种一般的心理能力,又涵盖了多种特殊能力,每种特殊能力又与特定的智力领域相关。

心理测量学家定义什么是智力

最后的结论

除了心理测量学者们的观点,其他的理论流派也都有关于智力的理论,比如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等等。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没有一种关于智力的理论包容了智力的所有涵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观点并不相互排斥,许多折衷的发展学家会采纳不同的观点来建构他们自己对复杂智力结构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