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若珊_沂蒙山小调的词作者

推荐回答

《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年,就在下白石屋村,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借助当地的花鼓调创作了初期的《沂蒙山小调》,后在流传中经过。

1940年6月上旬,根据上级命令,抗大一分校于山东临沂地区的垛庄南山一带参加了反顽战役。校文工团的编审股长李林和团员阮若珊受主任袁成隆之命,在费县白石屋村。

山东临沂

你好!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凤阳花鼓安徽民歌茉莉花(这个比较多,主要的是江苏民歌,另外东北,河北也有)北京的金山上西藏民歌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仅代表个人。

不是,是山东临沂的(沂蒙山区)这支小调诞生于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当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上海歌剧院顾问。

原唱韦友芹!这支小调诞生于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当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中央戏。

沂蒙山小调诞生于山东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由驻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

是这两个人写的 李林,阮若珊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民间歌曲。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

选择:A.排比 B.起承转合 C.起平落 D.头身尾

《沂蒙山小调》于1940年10月诞生于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由当时驻扎在此地的文工团两位年轻的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创作的。曲调是他们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