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物(什么是社会文物)

社会文物”作为文物界的一个新名词,在近些年内才被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民众所认可。加上业界对于社会文物概念不清、媒体宣传力度不够,大众对“社会文物”缺乏概念,一大批社会文物疏于保护,造成丢失、损坏、甚至完全消失。所以提升大众的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是我会当前工作的重点。

那么,“社会文物”是怎么定义的?为什么要保护社会文物?保护社会文物有什么意义?针对这些问题,小编帮您一一解答。

首先

什么是社会文物?

首先我们先来解释“文物”的基本概念。

“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文化遗存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由人类创造,与人类活动关联,历史上形成,后人不可能再造。

“文物”分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大系列,共同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三大价值。

相对于国家所有的文物,“社会文物”作为约定俗成的概念被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民众所认可。社会文物归社会集体所有或公民个人所有,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同样具有文物的三大价值。

社会文物可以由国家相关部门或单位依法认定,也可以由持有人依据文物的真实性,比照同类国有文物,约请相关业内专业人员予以鉴别确认。公民个人所有的可移动文物或不可移动文物可依法进入流通领域或转让,也可捐赠给国有文物单位收藏和保护,但国家法律法规有禁止的除外。由于社会文物所具有的流动性特征,它又具有了一定的经济价值。社会文物可以依法继承,其中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人还应当依法对文物进行保护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由此可见,社会文物不仅是对历史文化价值的体现,更是一种民间收藏品和投资品。所以保护社会文物是非常贴近大众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的一项活动。

对“社会文物”的概念有了大致的了解

那么

为什么要保护社会文物?社会文物存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三大价值,同时又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且可依法进入流通领域或转让,所以社会文物保护的意义具有多重性。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是对个人经济财产的保护,更是一种对他人经济权益的保护!

最后

保护社会文物的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文物保护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软肋”,文保工作者往往是在和推土机“赛跑”。我们走的太快,却忘记了那份文化情怀,文物为我们留下的是文化根基,通过对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可以理清中华文明发展和传承的脉络,追溯这一脉络,我们才能找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感知其变迁,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通过对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加上社会文物又与艺术品文物收藏、投资市场关联,参与社会文物保护更是一种对中国民间收藏、艺术品投资环境的维护和保障。所以参与社会文物保护与我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