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恩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诗人在抒发秋思时,不同于一般唐诗的那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而是通过________来抒发感情。(2)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于容易却艰辛。”从这首诗看,诗人用了几个寻常的动词“见”、“欲”、“恐”,却包含丰富的感情。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动词,简要谈谈你的感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家书要托人带走的时候,诗人又匆匆拆开信封。拆开信封之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一种是诗人什么都没有补上,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哪一种可能更“美”?请简要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寓情之事,或借事抒情,或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来抒情。(意思对即可) (2)“见”:秋风无形,本不可见,但它带来的秋色、秋容、秋态如树叶黄落,百卉凋零则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免勾起思乡之情,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意思对即可)“欲”: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即可意思对)“恐”:本来写完了又担心遗漏了什么,把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刻画得细致入微。(意思对即可) (3)后一种可能更美。“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虑和担心。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