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酸雨面积区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多少,我国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多少??

发布时间:2020-07-09 19:47:11

我国酸雨面积区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多少,我国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多少??

网友回答

1999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在作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报告中说,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1998年,全国一半以上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酸雨在我国几乎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30%以上。因酸雨造成的年总损失为130亿元。其实,北方城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并不比南方少,只是因为北方土壤呈碱性,大气中尘沙又多,雨滴在经过大气层时得到了中和。每当降雨时间较长,碱性尘沙被冲刷到地面上以后,雨水也会呈酸性。我国南方酸雨以冬春季节出现频率较高,夏秋季节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冬春季常有准静止锋天气,低空锋面是一个稳定层结,锋面以下积聚的大气污染物常不能向上扩散,浓度逐渐增大;而夏秋季节多雷雨台风,空气上下对流十分旺盛,大气污染物易于扩散稀释,因而雨水酸度降低。我国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雨水中硫酸和硝酸的比值很大,是美国和德国的6-7倍。硫酸主要是工业烧煤所造成,硝酸主要是汽车尾气所排出。但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城市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值也在明显下降。有趣的是,在重庆,广州、南京、上海和广东韶关等许多地方百米以上的高塔或几百米高的山顶上,观测到的雨水酸度竟然比当地地面雨水还高(pH值平均偏高0.2)。这说明近地面层中气溶胶(包括大气污染微粒)对下降中的雨滴的酸度总的来说还是起了中和降低的作用。所以,酸雨形成主要不是雨滴在降落过程中溶进了大气污染物而变酸的。而恰恰相反,高空才是酸雨的形成场所。因为地面排放的致酸物质通过近地面层中碱性粒子略为中和以后,扩散到高空,在高空形成了大范围的致酸区。这就是说,我国酸雨的形成机制不是局地性的,而是整个区域性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酸雨的治理对策应该是控制整个地区内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这称为“总排放量控制原则”。过去常采用的建高烟囱的办法,只能减轻局地少数地点的地面污染强度,而无助于解决区域性的整体污染强度。1998年1月国务院批准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我国《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就是为了从整体上控制我国的酸雨危害。两控区划分的标准和两控区分阶段达到的目标这些具体内容我们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划分方案》所划定的我国两控区面积虽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1.4%,但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占全国的近60%,是全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最严重、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多的地区。因此如能控制住两控区的二氧化硫排放,基本上就可以扼制住全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
  字串2
    世界上另两个酸雨区是以德、法、英等国为中心,波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和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大约1000多万平方公里,降水的pH值小于0.5,有的甚至小于0.4。
  如何衡量雨水的酸度
    水的酸碱度科学上用pH来表示。从酸到碱,pH值从0-15,即共分16级。每增减1级,表示酸碱度增减10倍。pH值为7.0时的水是中性的,低于7是酸性,高于7就是碱性。不过,在自然界中,即使不受污染的雨水,pH值也是小于7的,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很易溶解到雨滴中使雨水呈弱酸性。因此国际上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才称为酸雨。但是,美国和加拿大的酸雨监测网是把pH值5.0以下的降水才算作酸雨的。实际上,根据中美合作项目,在远离人烟的中国内陆云南省丽江地区玉龙雪山海拔3200米的云杉坪,从1986年开始共8年观测的结果,也证明取5.0作为全球内陆降水酸度背境值是合适的。大气酸雨的成分,主要有硫酸、硝酸和盐酸三种。自然界中有时也会降酸雨。例如,火山喷发后会降含硫酸或盐酸的雨,雷电可以使雨水中含硝酸等。但是,自然界造成的酸雨都是暂时的,只有人类活动造成的酸雨才会经常出现,以至酸性越来越强,造成重大灾害。不过,有些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有的酸雨尝起来并不酸呢?原来,人舌头的味觉,在pH值一般要低到4左右时才会有酸的感觉。 字串5
  酸雨形成原因
    人类活动造成的酸雨成分中,以硫酸为最多,一般约占60%一65%,硝酸次之,约30%,盐酸约5%,此外还有有机酸约2%左右。硫酸主要是因为燃烧矿物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硫,其中最大的排放源是发电厂、钢铁厂、冶炼厂等,还有家家户户的小煤炉。目前全世界人为释放的二氧化硫每年约1.6亿吨。硝酸是由氮氧化物形成的。氮氧化物气体主要是在高温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汽车发动机燃烧室中,以及矿物燃料在高温燃烧时都会放出氮氧化物。氯化氢的人工源除了使用氯化氢的工厂以外,焚烧垃圾(塑料制品中有大量的氯)和矿物燃料燃烧时也都会释放这种气体。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自然源相比数量上虽然大体相当(即各占约50%左右),但是因为自然界自我清洁能力有限。这好比一个人吃饭,肚量再大,让他多吃一倍的饭,也是会把肚子撑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形成酸雨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

网友回答

我国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酸雨出现的区域基本维持了近几年形成的格局,与往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部分地区仍是酸雨污染严重的区域,北方只有局部地区出现酸雨。 煤是我国的最主要能源,每年燃烧都要消费数亿吨煤。煤含有杂质——硫,在燃烧时会排放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高空为雨雪冲刷,溶解,最终形成酸雨。 酸雨会给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破坏,还对桥梁楼屋、船舶车辆、输电线路、铁路轨道、机电设备等造成严重侵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酸雨区在我国迅速扩大。大面积的酸雨污染每年给我国造成巨额损失。据环保专家估计,1995年,仅在我国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内,因这两种污染造成的损失已达1100亿元,占当年GDP的2%。 上世纪末,我国划定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并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整治。这些措施包括:一、限制高硫煤的开采使用。1999年以来,减少开采含硫量高于3%的高硫煤3000万吨。二、增加动力煤炭的洗选,年洗选能力由1997年的4.83亿吨提高到2000年的5.25亿吨。三、加快火电厂的脱硫能力,关闭约1000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减少了燃煤火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结构。 这些措施逐渐减少了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去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1万吨,比1995年减少了374.5万吨,减幅达18. 8%。 据环保部门统计,我国二氧化硫等废气的排放量逐年减少,使我国的酸雨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大体维持了原来的格局。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