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16:44:5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灵  隐  灵隐寺在北高峰下。寺最奇胜,门景尤好。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壁流青,是山之极胜处。亭在山门外,常读乐天《记》有云:“亭在山下水中,寺西南隅,高不倍寻①,广不累丈,撮奇搜胜,物无遁形。春之日草熏木欣,可以导和纳粹②。夏之日风泠泉渟③,可以蠲烦析酲④。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⑤,水与阶平。坐而玩之,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可垂钓于枕上。潺湲洁澈⑥,甘粹柔滑⑦。眼目之嚣,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观此《记》,亭当在水中。今依涧而立,涧阔不丈余,无可置亭者。然则冷泉之景,比旧盖减十分之七矣。韬光在山之腰,山灵隐后一二里,路径甚可爱。古木婆娑,草香泉渍,淙淙之声,四分五路,达于山厨。庵内望钱塘江浪纹可数。(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⑧。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⑨。及登韬光,始知沧海⑩、浙江、扪萝、刳木数语,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宿韬光之次日,余与石篑、子公,同登北高峰绝顶而下。〔注〕①寻:八尺为一寻。倍寻:两寻。   ②导、纳:呼吸。和:清和之气。粹:鲜爽之气。   ③淳(t0ng):清凉。   ④蠲:通“揖”,免除。析:消解。酲:酒后的困倦。   ⑤云从栋生:山地云低,云飘过亭,犹如生于屋梁。   ⑥潺谖(ch2n yu2n):水轻快流动。   ⑦粹:水无杂质。滑:水流轻柔。“甘粹柔滑”形容泉水甜美、澄清、流畅。   ⑧宋之问诗:初唐诗人宋之问《灵隐寺》诗:“鹫岭郁岂蛲,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人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⑨捃:拾。帮凑:拉杂凑合。   ⑩始知沧海、浙江、扪萝、刳木数语:指宋之问诗中之语。扪萝:手抓萝蔓,形容攀登时情状。刳:挖,指挖木做槽以引泉水入寺。石篑:陶望龄,袁宏道的朋友。(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①广不累(  )丈②撮(  )奇搜胜③濯(  )足④狎(  )之(2)解释加粗的词语。①寺西南隅(  )②寺最奇胜(  )③山树为盖(  )④草熏木欣(  )(3)“常读乐天《记》有云”一句中,“乐天”指谁?请举出他的两篇代表作。(4)“山之极胜处”在哪儿?为什么?(5)在文中找出两组对偶句。(6)你如何理解文中“眼目之嚣,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一句的含意?(7)作者引用了谁的哪些诗文?作用是什么?(8)最能体现作者游览感受的句子是哪句?(9)文中括号内的句子表明作者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10)“古人真不可及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①l7i;②cu#;③zhu$;④xi2(2)①角落;②美;③伞;④草的香气,茂盛的样子(3)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卖炭翁》。(4)“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因为那儿“涧水溜玉,画壁流青”。(5)“高不倍寻,广不累丈”;“云从栋生,水与阶平”。(6)眼目、心舌沾上世俗尘嚣与污垢,不待洗涤,看到了冷泉,便消除了。即冷泉能起到净化人心灵的作用。(7)白居易的《冷泉亭记》和宋之间的《灵隐寺》。借引用的诗文写冷泉亭、韬光的景色,生动而又富有文学色彩。(8)“眼目之嚣,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9)“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表明他对宋之问诗中描写的景色产生了怀疑,既而认为“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即诗中描绘景色是拼凑之作。直到登上韬光,才知道宋诗中提到的“沧海、浙江、扪萝、刳木”之景都是在韬光才能见得到的。 (10)对前人的赞叹、佩服之情。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