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②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16:44:5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②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⑥,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⑦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⑧,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1993年上海古籍版)〔注〕①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对曹操多非议,为其所杀。   ②李膺,字元礼,东汉末清议领袖之一。   ③俊才:才智出众的人。清称:有名望的人。中表:指与姑母、舅母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通:通报,传达。   ④府君:汉代人称太守为府君。李府君,指李元礼。   ⑤君:您,表尊称。仆:我,表谦称。   ⑥先君:先人,指前辈,祖先。仲尼:孔子,字仲尼。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老师。孔子曾向老子请教。   ⑦奕世:累世。通好:通家之好,汉魏以师友为通家。   ⑧了了:聪明伶俐。   ⑨踧踖(c) j0):局促不安的样子。(1)从文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①人以其语语之(  )②大未必佳(  )③韪大踧踖(  )(3)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4)试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

网友回答

答案:略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