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诗如何读,宝塔诗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0-07-09 14:05:17

宝塔诗如何读,宝塔诗怎么读?

网友回答

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宝塔词则称《一七令》。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后来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每句或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上尖底宽,所以叫宝塔诗。这种诗由若干行组成,第一行只有一个字,第二行二个字,第三行三个字,如此类推。当书写时每句都居中排列,就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像一座宝塔一样,故名“宝塔诗”。这一类诗还有个名称,叫“一七体诗”,就是说它从一字一句发展到七字一句,很有规律。这一类诗是诗向词过渡的一种杂体诗。历代诗人,涉足“宝塔诗”者不乏其人。
    例:
    赋得诗 [唐]·白居易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咏竹诗 [宋]·文 同
    竹。
    森寒,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风/律鸣/神谷。
    月娥/巾帔/静苒苒,凤女/笙竽/清蔌蔌。
    林间/饮酒/啐影/摇樽,石上/围棋/清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二仆。

网友回答

这首宝塔诗应该从下往上读。
  山中山路转山崖,
  山客山僧山里来,
  山客看山山景好,
  山杏山桃满山开!
  宝塔诗的起源: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一七令》(词牌)。
  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
  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
  扩展资料
  宝塔诗的特点:
  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文学史记载,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诗人都曾经在创作新诗时采用过像宝塔、阶梯等诗行排列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
  闻一多先生曾提出关于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音乐美”强调诗的律动,“绘画美”强调诗的意境,“建筑美”强调诗的形式。这是值得推广和遵循的。
  就拿宝塔诗来说,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场合的确发挥了无比的艺术魅力,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