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余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4:54:2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而远 ,则游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句中“叹”字的作用是(      )        A.总领下文    B.总结上文    C.引出议论    D.承上启下  (2)作者强调“于险远处”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        A.三个: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已不悔,人不讥  (3)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用法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    余于仆碑,又以悲古书之不存    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盖其又深,则其至则又加少矣    D.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4)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险以远,则至者少:因为道路险阻而遥远,想去的人就少。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昏惑的地方是没有景物可以来观看的。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世上奇特雄伟、瑰丽怪异、不同寻常的寺庙观宇,常常在险远的地方。       D.此余之所得也:这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5)选出对上段文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以游山作比喻议论,为的是说明怎样才能做到象古人那样深究思考得广泛而且深入。      B.句中作者说明的是志、力、物的重要性,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句中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性。      D.我们今天也强调“立志”,我们所说的“志”与作者的“志”在具体内容上是不同的,但作者“尽吾志”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网友回答

1-5ABA DB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