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试第一名叫状元

发布时间:2020-07-29 04:02:41

如上

网友回答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是第一名的意思是妇孺皆知,但是什么时候有状元这个称呼的呢?为什么叫第一名叫状元呢?这与唐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有关。
  其实在唐朝一开始这个头名叫做“状头”。因为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先由各州推送到京城,所以在应试以前需要递送“投状”,就类似今日考生考试前必须填写的各种个人资料。
  等到考试结束之后,录取的人就按照考试成绩依次排列,成绩最好的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后来又称“状元”,取“元”字“第一”之义。
  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元”为“头一个,第一”之意)。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状头虽然也是指状元,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唐朝没有榜眼之说,此时的探花郎也只是个与宴游活动相关的戏称。到了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则分列其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面部的两只眼睛,所以称作榜眼。北宋时的陈若拙没有文才却中得第二名,被时人嘲笑为“瞎榜”。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探花,于是榜眼成了第二名的专名。因此可以说,科举考试的一甲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最终成于南宋。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