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几个传国玉玺?上面刻着什么字,谁知道秦始皇的玉玺上刻的什么字

发布时间:2020-07-11 14:19:17

历史上有几个传国玉玺?上面刻着什么字,谁知道秦始皇的玉玺上刻的什么字

网友回答

所谓的“传国玉玺”是一个专用名词,专指秦始皇嬴政称帝时用和氏璧雕刻的传国玉玺,所以只有一个,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环刻“双龙戏珠图案”,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扩展资料: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含义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参考资料:百科:传国玉玺

网友回答

秦始皇的玉玺上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至高权力的象征,第一个使用玉玺的帝王是秦始皇,传国玺底部可这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在汉书当中描述了玉玺底部刻的字为昊天之命皇帝寿昌,虽然两种说法不同,但一般指得是第一种说法。
  另外北宋哲宗时所得的传国玺当时便有人怀疑是章惇、蔡京造假的,到了明清两代也时有假玺出现。
  明孝宗曾获过所谓的传国玺,孝宗皇帝当时就认为是假的,清朝初期,在故宫里面藏有三十九方各色御玺,其中一方被认为是秦制传国玺,到了公元1746年,经过乾隆皇帝鉴定,证实是仿刻赝品。
  扩展资料
  秦二世死后,子婴把传世玉玺献给汉高祖刘邦,授之为汉传国玉玺,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当时皇帝孺子年仅2岁,传国玉玺置于长乐宫,由元帝王皇后代为掌管。
  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派他的弟弟舜前去索要,太后大骂:我老已死,如尔兄弟,今族灭也,将传国玉玺摔在殿廷,玉玺被摔碎一角,后来用黄金镶补。
  公元23年10月,王莽被杀,玉玺被校尉公宾所得,献给绿林军将领李松。又由李松派人送给更始帝刘玄,刘玄为赤眉军所掳后,传国玉玺落入赤眉军拥立为帝的刘盆子手中。
  后来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玉玺拱手奉于东汉光武帝刘秀,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外戚何进谋诛宦官不成,反为宦官所害。
  袁绍领兵入宫诛杀宦官,宫中大乱,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传国玉玺,返宫后传国玉玺查无下落。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率先攻入洛阳城的孙坚,在井中见一宫女之尸身上有一红色匣子,匣中之物正是传国玉玺,之后孙坚之子孙策将玉玺献与袁术以借兵马。
  孙策用此玺从袁术处换来三千兵将,从而奠定了孙吴霸业之基,袁术称帝失败后,玉玺归属曹操。三国时期,孙策为借兵马曾将玉玺献与袁术曹魏代汉。
  传国玉玺作为君权神授的象征,传入曹丕之手,曹丕使人在传国玉玺肩部刻下八个隶字大魏受汉传国之玺。
  西晋受禅,传国玉玺又落入司马氏手中。此后,北方陷于十六国分裂动荡的局面,传国玉玺几经辗转,又落入东晋征西将军谢尚之手。
  谢尚用三精骑连夜把它送至首都建康,献给晋帝,传国玉玺重归晋朝司马家,公元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自立为帝,国号宋,史称刘宋。
  在南朝,传国玉玺历经了宋、齐、梁、陈的更迭,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攻破宫城,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他的部将侯子鉴将玉玺投到了栖霞寺的井中。
  有一个寺僧将玉玺捞出收存,后来他的弟子将玉玺献给了陈武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公元589年,灭陈统一全国,传国玉玺入了隋宫。
  大业十四年三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隋亡。萧后及太子元德携传国玉玺遁入漠北突厥。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于是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
  公元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玉玺归于唐朝。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朱温篡唐后,传国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被契丹击败,登楼自焚,玉玺也遭焚烧,下落不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百科—玉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