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乡石 原文,有的时候,我会产生一种错觉, 恍惚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笑着

发布时间:2020-07-09 10:00:05

愁乡石 原文,有的时候,我会产生一种错觉, 恍惚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笑着

网友回答

《愁乡石》
  作者:张晓风
  原文节选: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人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直对着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剧烈又模糊。 
  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左鸟右夹)。 
  扩展资料
  《愁乡石》是张晓风散文创作第二阶段的作品。张晓风在8岁时(新中国成立当年)随母亲赴中国台湾,相比创作《愁乡石》的时间1968年,她已经定居台湾远离故乡南京18年了。
  正是这段独特的经历,让她这段时期的散文创作充满了对乡愁的宣泄,浓郁、强烈,又优柔、哀婉。作者是在1968年到冲绳岛极北端之海滩“鹅库玛”度假时写下《愁乡石》的,本篇作者将个人对故乡、国人对家国的两种情感混合抒写。
  本文虽没有秋夜、月圆、雨声、蟋蟀,字里行间却渗透着十分强烈的乡思乡愁,一如秋天的大海,藐远无边。文章自始至终洋溢着充满悲剧美感的情绪。这种情绪一与大海相结合,就越发荡气回肠,令人心动。
  如果说大海的映衬渲染,使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更为淋漓生动,那么,大海的象征意味——七颗石子,则使本文的主旨在更为广阔的层面上得以升华。
  正是这种从“小我”到“大我”、从“个人”到“祖国民族”的升华,使得作者笔下的“乡愁”带有一种特殊的时代色彩、民族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博大深沉,一如那浩瀚无边深邃无底的大海,恢弘大气,无与伦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愁乡石

网友回答

一个人是真的寂寞,惶惑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也可能寓意有一个人性格脾气很像自己,
  各方面和自己相同,
  现实中许许多多貌似这样的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