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抗震设计类别 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抗震设防类别有几级?怎么划分?

发布时间:2020-07-10 09:35:51

建筑的抗震设计类别 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抗震设防类别有几级?怎么划分?

网友回答

抗震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431356566设计中,建筑根据其在地震时产生的后果及在抗震救灾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四类。
  甲类建筑:特别重要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等,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乙类建筑:重要的建筑。如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建筑和地震时救灾需要的建筑,应按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确定或经有关部门批准。
  丙类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等。
  丁类建筑:次要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等。
  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
  扩展资料
  设防标准
  1、甲类建筑
  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
  地震作用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
  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仍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震建筑类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震建筑

网友回答

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是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来划分的。
  1、甲类抗震设防建筑
  甲类建筑在地震百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次生灾害指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度重次生灾害。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甲类。
  2、乙类抗震设防建筑
  乙类建筑属知于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
  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道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县内及县级市的二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乡镇主要医院住院部、医技楼,县级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3、丁类抗震设防建筑
  丁类建筑,其地震破坏不致影响甲、乙、容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