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提灯笼 做了怎样的诠释,盲人提灯笼歇后语,盲人提灯笼的下一句
网友回答
“盲人提灯笼”的故事是这样讲的:从前有一个盲人每当夜幕降临时,他总是提着灯笼在街上走,有人问盲人:“你自己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回答说:“提着灯笼走路是为了让别人能够看到我,不会撞到我,灯笼既能为我提供方便,也能照亮别人。”故事虽短,但寓意深刻,盲人的安全觉悟之高,自保意识之强很值得我们深思。
由这个故事,使我联想到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据统计,事故的发生70%是“三违”造成的。这说明,人为因素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落实从人出发采取的防范措施在事故预防工作中占有主要地位。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主动防范安全事故,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生命,希望大家都能认真仔细琢磨一下“盲人提灯笼”的深刻内涵。仿效盲人的做法,吸取盲人的经验,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自觉遵守“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才能更好地做到自保互保联保工作,实现安全生产。
网友回答
主要有:
盲人提灯笼——为他人服务
盲人提灯笼——照人不照己
盲人提灯笼——白费蜡
盲人提灯笼——白瞎
盲人提灯笼——多此一举
意思:“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有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
歇后语的故事: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几次。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晚上我就打着灯笼出来。”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
资料扩展: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参考资料:
盲人提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