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作者,蝉的作者是谁

发布时间:2020-07-09 12:58:53

蝉的作者,蝉的作者是谁

网友回答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
  ——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唐·雍陶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蝉》
  ——唐·许浑
  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蝉》
  ——唐·李郢
  饮蝉惊雨落高槐,山蚁移将入石阶。
  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
  《蝉》
  ——唐·陆龟蒙
  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
  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伴貂金换酒,并雀画成图。
  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
  《蝉》
  ——唐·张乔
  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
  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
  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
  断续谁家树,凉风送别离。
  《蝉》
  ——唐·罗邺
  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最堪惊。
  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
  不傍管弦拘醉态,偏依杨柳挠离情。
  故园闻处犹惆怅,况是经年万里行。
  《蝉》
  ——唐·罗隐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蝉》
  ——唐·徐夤
  寒鸣宁与众虫同,翼鬓緌冠岂道穷。
  壳蜕已从今日化,声愁何似去年中。
  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
  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
  《蝉》
  ——唐·薛涛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蝉二首》
  ——唐·子兰
  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雨后忽闻谁最苦,异乡孤馆忆家时。
  衰柳蝉吟旁浊河,正当残日角声和。
  寻常不足少愁思,此际闻时愁更多。
  《蝉》
  ——宋·苏轼
  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
  秋来闲何阔,已抱寒茎槁。

网友回答

李商隐。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扩展资料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
  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
  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商隐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