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尔雅学习通《犯罪与文明》章节测试答案

发布时间:2020-06-05 21:17:41

超星尔雅学习通《犯罪与文明》章节测试答案
1.1为什么说犯罪与文明同步
1.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是()。ACD
A、金属工具的出现
B、习俗的流传
C、文字的发明
D、国家的形成
2.野蛮社会犯罪的特点包括()。BCD
A、动机多样
B、手段残忍
C、动机简单
D、罪名单一
1.2当前中国犯罪状况
1.我国涉众型经济犯罪形势严峻,()领域成为犯罪“重灾区”。答案:新兴经济
A、对外贸易
B、新兴经济
C、食品纺织
D、传统工业
2.我国多发性恶性犯罪稳中有降,但形势依然严峻。答案:√
2.1反革命偷看青春罪与罪刑法定
1.中国第一部刑法典是于哪一年颁布?()答案:1979年
A、1949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97年
2.1997年《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答案:正确
3.在我国,2015年以前性侵男性也属于犯罪。()答案:×
4.1979刑法典只有“类推原则”,没有“罪刑法定原则”。()答案:正确
2.2犯罪构成概念及其要素
1.中国第一部刑法典是于哪一年颁布?()答案:1979年
A、1949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97年
2.1997年《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答案:正确
3.在我国,2015年以前性侵男性也属于犯罪。()答案:×
4.1979刑法典只有“类推原则”,没有“罪刑法定原则”。()答案:正确
2.3见死不救构成犯罪吗
1.犯罪客观行为的要件具体表现不包括:()答案:犯罪目的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方法
D、犯罪目的
2.义务的来源有哪些?()ABCD
A、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
B、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
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3.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表现。()答案:√
4.不作为也是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答案:√
2.4年龄不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护身符”
1.我国刑法规定,不满()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答案:14
A、12
B、14
C、16
D、18
2.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答案:75
A、60
B、65
C、70
D、75
3.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答案:√
4.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答案:正确
2.5精神病人犯罪怎么处理
1.我国刑法规定了哪些类型精神障碍人犯罪?()ABC
A、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B、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
C、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
D、部分形式责任精神病人
2.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犯罪,都不应当负刑事责任。()答案:错误
2.6醉酒人犯罪怎么处理
1.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因其意识不清,故不应当负刑事责任。()答案:×
2.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指的是有责任能力的人故意或过失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的状态,实施了犯罪行为。()答案:√
2.7不知法者能否构成故意犯罪
1.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态度包括:()ABCD
A、犯罪故意
B、犯罪过失
C、犯罪目的
D、犯罪动机
2.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行为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答案:√
3.不知法者不构成故意犯罪。()答案:×
2.8跳楼自杀砸死他人构成犯罪吗
1.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是()。答案:犯罪过失
A、犯罪未遂
B、犯罪过失
C、犯罪故意
D、故意伤害
2.犯罪过失有哪些类型?()AB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故意的过失
D、盲目的过失
3.“应当预见”指行为人在行为时有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义务,并具有预见的可能性。()答案:√
4.将存在侥幸心理的行为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答案:×
2.9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
1.无罪过事件包括哪些情形?()BC
A、精神障碍
B、不可抗力
C、意外事件
D、疏忽大意事件
2.意外事件和疏忽大意过失的相似之处有哪些?()CD
A、都能够预见
B、都不能够预见
C、都没有预见自行为的结果
D、客观上都发生了结果
3.我国刑法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也是犯罪。()答案:错误
3.1昆山龙哥案与正当防卫
1.无过当防卫必须具备正当防卫的条件,其中不包括:()答案:限度条件
A、限度条件
B、时间条件
C、起因条件
D、对象条件
2.以下哪些情形不宜进行正当防卫?()ABCD
A、过失犯罪
B、不作为犯罪
C、侮辱
D、贪污
3.下列哪种情况被排除在正当防卫之外?()ABC
A、防卫挑拨
B、互相斗殴
C、为了保护非法利益而进行的防卫
D、保护自己
4.正当化事由既有刑法明文规定的,也有刑法无明文规定的。()答案:正确
5.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都不是正当防卫。()答案:正确
3.2特殊情况下吃人构成犯罪吗
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相比,不存在哪一条件?()答案:紧迫条件
A、时间条件
B、起因条件
C、对象条件
D、紧迫条件
2.紧急避险成立时,必须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这种危险包括:()ABCD
A、自然灾害
B、人的生理、病理原因
C、动物的侵袭
D、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无责任人的危害社会行为
3.“紧急避险”成立的对象条件是:避险的对象必须是无辜的第三者。()答案:正确
3.3女朋友和妈妈掉进河里先救谁
1.“妈妈和女朋友掉入水中,先救谁”这个问题属于哪一类超法规的正当行为?()答案:义务冲突
A、自损行为
B、义务冲突
C、法令行为
D、正当业务行为
2.下列不属于超法规的正当行为的是:()答案:帮助承诺人自杀
A、帮助承诺人自杀
B、义务冲突
C、法令行为
D、正当业务行为
3.没有法律、法令、法规的直接规定行为,都不属于超法规的正当行为。()答案:×
4.任何经过被害人同意而实施的损害其权益的行为都是正当行为。()答案:错误
5.基于被害人承诺行为的条件中,承诺人必须是具备完全的民事能力的人。()答案:正确
4.1自杀与故意杀人罪
1.故意杀人罪的客观方面构成要件不包括:()答案:行为人是故意的
A、行为人必须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B、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
C、犯罪对象为有生命的自然人
D、行为人是故意的
2.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是:()答案:两者主观方面不同
A、两者主观方面不同
B、两者主体不同
C、两者客观方面不同
D、两者行为不同
3.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故意杀人罪。()答案:错误
4.杀害未出生的胎儿的行为也属于故意杀人罪。()答案:错误
4.2杀人不一定偿命
1.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有哪些量刑?ABCD
A、死刑
B、无期徒刑
C、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D、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主要指:()ABCD
A、防卫过当
B、义愤杀人
C、受嘱托杀人
D、因受被害人长期迫害而杀人
3.最高人民法院指示,被告人犯故意杀人罪,但案发后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答案:正确
4.3吵架气死人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1.按照刑法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体必须年满多少周岁?()答案:16
A、14
B、16
C、18
D、20
2.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死亡的,不构成犯罪。()答案:正确
3.过于自信的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在行为当时的主观心理态度。()答案:错误
4.4少女毁容案与故意伤害罪
1.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已满多少周岁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答案:18
A、14
B、16
C、18
D、20
2.故意伤害罪在客观方面,以伤害造成的后果伪标准,将伤害分为哪些情况?()ABC
A、轻微伤
B、轻伤
C、重伤
D、伤害致死
3.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答案:正确
4.5与幼女谈恋爱发生性关系构成犯罪
1.奸淫幼女行为是与不满多少周岁的幼女发生性交?()答案:14
A、14
B、16
C、18
D、20
2.没有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与妇女发生性交,不构成强奸罪。()答案:正确
3.通奸也是犯罪,只不过与强奸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答案:×
4.6亲生父母卖自己的孩子是犯罪
1.拐卖妇女儿童,行为人出卖后如果不获利,则本罪不成立。()答案:错误
2.遗弃罪仅仅指拒绝抚养年幼的行为。()答案:错误
3.如果犯罪对象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判拐卖儿童罪。()答案:√
4.7买老婆是犯罪
1.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答案:√
2.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期、拘役或者管制。()答案:√
4.8散布他人裸照可能构成侮辱罪
1.侮辱行为具有哪几种形式?()AB
A、暴力侮辱
B、言语侮辱
C、精神侮辱
D、人格侮辱
2.如果没有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不构成侮辱罪。()答案:正确
5.1史上最悲催搞笑劫匪案与抢劫罪
1.我国刑法规定,入户抢劫至少判多少年有期徒刑?()答案:十年
A、三年
B、五年
C、十年
D、十五年
2.我国刑法规定,持枪抢劫至少判多少年有期徒刑?()答案:十年
A、三年
B、五年
C、十年
D、十五年
3.抢劫罪的目的行为是当场强行夺取公私财务。这里的当场夺取,既包括从被害人手中夺取,也包括被害人被迫交出。()答案:正确
4.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抢劫罪,不应当负刑事责任。()答案:错误
5.2“碰瓷”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1.敲诈勒索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行为。()答案:√
2.要挟是以将要对被害人实施暴力、破坏其名誉或毁坏其财产相威胁。()答案:√
3.敲诈勒索罪最多只能判有期徒刑。()答案:正确
5.3许霆ATM机盗窃案
1.盗窃公私财物价值多少人民币构成盗窃罪?()D
A、100至200元
B、200至500元
C、500至1000元
D、500至2000元
2.以下哪些行为会犯盗窃罪?ABCD
A、多次盗窃
B、入户盗窃
C、携带凶器盗窃D、扒窃
3.秘密窃取指行为人采取自以为不会被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察觉的方法,将财物非法占有的行为。()√
5.4王宝强前经纪人犯职务侵占罪
1.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其中数额超过多大算职务侵占罪?()C
A、1万元
B、3万元
C、6万元
D、10万元
2.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的区别是:()A
A、主体是否为国有公司企业人员
B、金额大小
C、危害性大小
D、职务大小
5.5清华学生故意伤害动物园棕熊构成犯罪
1.故意毁坏财物罪最多判多少年有期徒刑?()D
A、1年
B、3年
C、5年
D、7年
2.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6.1保姆纵火案
1.一般放火与放火罪的界限在于:()B
A、危害程度
B、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C、损失程度
D、火灾大小
2.故意引燃私有财物的行为不构成放火罪。()X
3.我国对放火罪规定了很严重的刑罚,对罪犯至少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4.犯放火罪情节严重者可处死刑。()√
6.2发生在北大清华的爆炸案
1.就算是放鞭炮,只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构成爆炸罪。()√
2.犯爆炸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犯爆炸罪,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可处以死刑。()√
6.3“我爸是李刚”与交通肇事罪
1.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B
A、故意
B、过失
C、失误
D、大意
2.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正确
3.只要不违反交通法规,就不造成交通肇事罪。()正确
4.驾驶员只要开车致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的,就构成交通肇事罪。()X
6.4高晓松危险驾驶罪
1.醉驾是指车辆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多少毫升?()C
A、60
B、70
C、80
D、90
2.以下哪些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ABCD
A、醉酒驾驶机动车
B、超载驾驶校车
C、超载驾驶客车
D、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3.凡是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的,都不能免于刑事处罚。()X
4.犯危险驾驶罪,仅仅处拘役,并处罚金。()√
6.5响水化工厂爆炸案与重大责任事故罪
1.重大事故责任最多判多少年有期徒刑?()D
A、1年
B、3年
C、5年
D、7年
2.重大责任事故罪中的事故必须是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的。()√
3.重大事故责任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X
7.1袭警与妨害公务罪
1.犯妨碍公务罪,可能会受到哪些处罚?()ABCD
A、有期徒刑
B、拘役
C、管制
D、罚金
2.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也构成妨碍公务罪。()正确
3.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从重处罚。()正确
7.2冒充警察骗女色构成招摇撞骗罪
1.招摇撞骗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C
A、故意
B、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
C、故意且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
D、冒充国家公职人员
2.犯妨碍公务罪,不会受到哪种处罚?()C
A、有期徒刑
B、拘役
C、罚金
D、剥夺政治权利
3.冒充其它身份骗取女生爱情及财物的行为构成招摇撞骗罪。()X
7.3天才大毒枭刘招华
1.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1千克以上的,最少处多少年有期徒刑?()D
A、五年
B、七年
C、十年
D、十五年
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认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C
A、数量
B、金额大小
C、纯度
D、造成危害大小
3.如果行为人不知道自己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是毒品,则不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4.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200克以上不满1千克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7.4东莞扫黄与组织卖淫罪
1.组织卖淫罪最低判多少年有期徒刑?()C
A、一年
B、三年
C、五年
D、七年
2.组织卖淫罪的最高处罚是死刑。()X
7.5快播公司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
1.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主观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牟利的目的。()√
2.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最高可处死刑。()X
7.6扫黑除恶专项行动
1.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最少处多少年以上有期徒刑?()A
A、七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2.我国刑法只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没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
3.积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最高可判死刑。()X
8.1哲学与神学的观点
1.“善恶论”是哲学家()提出来的。B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黑格尔
D、康德
2.古代中国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性三品说”?()C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孔子
3.英国政治学家霍布斯支持“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善避恶的。()X
4.英国哲学家洛克支持“性恶论”,认为人性是恶的。()X
8.2理性选择理论1.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AB
A、贝卡利亚
B、边沁
C、休谟
D、康德
2.边沁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取决于是增进幸福抑或减少幸福的倾向。()正确
3.在理性选择理论看来,犯罪是一种利益与损害之衡量。()正确
8.3天生犯罪人理论
1.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的创始人是()。C
A、班杜拉
B、弗洛伊德
C、龙勃罗梭
D、贝卡利亚
2.天生犯罪理论认为天生犯罪人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特征?()CD
A、言语特征
B、行为特征
C、生理特征
D、精神特征
3.天生犯罪理论过分相信观察的和解剖等研究方法,将复杂的犯罪简单化研究。()正确
4.龙勃罗梭在犯罪方法的研究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正确
9.1菲利的犯罪三原因理论
1.犯罪三原因理论包括哪些因素?()BCD
A、人口因素
B、人类学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然因素
2.在菲利看来,贫穷容易导致犯罪发生,富裕不会导致犯罪发生。()X
3.犯罪饱和理论认为,每个国家在客观上都存在促使犯罪的产生和变化的三种因素,虽然这三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但其导致的犯罪数量变化不大。()正确
9.2相对剥夺理论
1.相对剥夺理论的提出者是()。A
A、布劳夫妇
B、边沁
C、班杜拉
D、龙勃罗梭
2.相对剥夺理论中的相对剥夺是“绝对的”。()X
3.当贫困地区的人们流向大城市后,一下子接触到城市中的高档消费,他们的相对剥夺感会油然而生。()√
9.3犯罪亚文化理论
1.犯罪亚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A、罗伯特·埃顿
B、龙勃罗梭
C、弗洛伊德
D、艾伯特·科恩
2.腐败犯罪亚文化的特征不包括:()D
A、以自私自利为核心
B、以特权思想为载体
C、以享乐主义为表现
D、以自由主义为目标
3.下列哪些属于犯罪亚文化?()ABCD
A、对犯罪的赞赏态度
B、将犯罪活动合理化的技术
C、处理赃物的方法
D、物色犯罪目标的能力
4.腐败犯罪亚文化指存在于国家工作人员群体中的一种以扭曲的权力观为核心、以职务犯罪为行为模式的犯罪亚文化。()正确
9.4社会控制理论
1.社会控制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
A、萨瑟兰
B、赫希
C、塔尔德
D、菲利
2.社会控制理论认为,大部分人之所以不犯罪,是因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的结果。A
A、社会控制机制
B、责任
C、幸福感
D、社会懈怠
3.个人和社会的纽带主要表现在:()ABCD
A、依恋
B、投入
C、卷入
D、信仰
4.社会控制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犯罪的倾向,故无需解释人为什么犯罪,而应解释人为什么不犯罪。()√
10.1差别交往理论
1.差别交往理论的提出者是()。D
A、贝卡利亚
B、默顿
C、龙勃罗梭
D、萨瑟兰
2.下列哪些属于差别交往理论的主要观点?()ABCD
A、犯罪行为是习得的
B、犯罪行为是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而习得的
C、犯罪行为的习得主要发生在具有亲密的个人关系的群体中
D、学习犯罪行为时,学习的内容包括实施犯罪的技巧
3.差别交往理论认为,一个人之所以称为犯罪者是因为他所接触的赞同违法的界定超过了他所接触的不赞同违法的界定。()正确
4.监禁刑是自由刑的一种,分为无期监禁和有期监禁。()√
10.2社会支持理论
1.社会支持理论的提出者是()。C
A、萨瑟兰
B、边沁
C、弗兰西斯·卡伦
D、默顿
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支持与犯罪关系命题?()D
A、一个社区的社会支持越低,该社区的犯罪率就会越高
B、家庭支持越多,其成员的犯罪可能性就越低
C、一个人得到的社会网支持越多,其犯罪的可能性就越低
D、有效社会控制是社会支持的前提条件
3.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社会支持对预防和降低犯罪能起到直接的作用,也可以影响其它变量。()√
4.富人提供的社会支持越高,其犯罪率就会越低。()√
10.3标签理论
1.标签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成因来自于(),犯罪行为是被社会建构而成的。C
A、社会意识
B、社会道德
C、社会反映
D、社会法律
2.标签理论是以哪两位社会学家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犯罪理论?()AB
A、莱默特
B、贝克尔
C、弗兰西斯·卡伦
D、赫希
3.标签理论认为,面对公众的谴责和坏人的标签,犯罪人很容易保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X
4.标签理论可以解释执法不公现象、青少年继续犯罪现象。()√
11.1迪尔凯姆的犯罪正常理论
1.犯罪饱和法则的提出者是()。A
A、菲利
B、龙勃罗梭
C、莱默特
D、弗兰西斯·卡伦
2.犯罪饱和法则的提出有哪些意义?()BC
A、每个社会的犯罪数量会饱和
B、承认犯罪的不可避免性
C、没有绝对无犯罪的“太平盛世”
D、犯罪永远不会终止
3.犯罪饱和法则告诉我们,无须恐惧犯罪浪潮会铺天盖地而来摧毁这个社会。()正确
4.承认犯罪的不可避免性是我们认识犯罪现象的起点,更是犯罪学研究的起点。()√
11.2迪尔凯姆的犯罪正常理论
1.犯罪正常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弗兰西斯·卡伦
B、贝克尔
C、埃米尔·迪尔凯姆
D、布劳夫妇
2.以下哪一选项不是犯罪正常理论的观点?()D
A、犯罪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社会
B、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可能不存在犯罪行为
C、犯罪对社会来说是必需的
D、犯罪只能间接地有益社会
3.犯罪正常理论坚持主观性,强调价值中立,缩小社会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差距。()X
4.尽管犯罪率的急速增长是个别病态社会的特殊现象,然而通常情况下的犯罪则是所有社会的普遍现象。()正确
11.3树立正确的犯罪现象观
1.关于“犯罪具有一定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犯罪的存在有助于社会规范的建构和修正
B、犯罪的存在有助于揭示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失衡状况,促进文化整合
C、犯罪的存在强化了人们对规范的遵从意识
D、犯罪的存在从正向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2.犯罪是文明社会的一大“灾难”,是最为严重的“社会病”。()√
3.犯罪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X
4.犯罪制造了道德和法律,犯罪的存在使人感到了秩序的必要性。()√
11.4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
1.关于刑法的经济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刑罚取决于国家的经济水平
B、刑罚具有消耗性,需要国家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C、不同国家的刑法由于经济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
D、经济水平决定刑罚大小
2.刑法的人道性体现在哪些方面?()BC
A、监狱的舒适度
B、刑种设置的人道性
C、罪犯处遇的人道性
D、从宽处理的人道性
3.控制犯罪、实现社会保护目的的手段不只是法律和刑法而已。()√
4.监狱不仅不难以改造罪犯,反而是在培养罪犯。()√
12.1五行学说与五种刑罚
1.管制的期限最高是多少?()D
A、三个月
B、七个月
C、一年
D、二年
2.拘役的期限是多少?()B
A、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
B、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C、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D、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3.有期徒刑的期限是:()B
A、三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B、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C、一年以上十五年以下
D、两年以上十五年以下
4.我国刑法对适用死刑有严格控制,其中不包括:()D
A、严格控制死刑使用范围
B、犯罪主体上的限制
C、死刑核准程序的限制
D、死刑的处理手段
5.被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遵守哪些规定?()ABCD
A、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驶游行的权利
B、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C、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D、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6.在我国,哪些人不适用死刑?()ABC
A、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
D、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
7.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正确
12.2刑罚适用程序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处理。C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审判委员会
D、国务院
2.发生某些情形时,应当停止执行死刑,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其中不包括:()D
A、在执行前发现裁决可能是错误的
B、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C、罪犯正在怀孕的
D、罪犯身体不适的
3.在我国,哪些单位有立案的权利?()BC
A、派出所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法院
4.被告人、自述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5.死刑必须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12.3监狱行刑
1.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哪些情形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BC
A、未成年的
B、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C、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D、年满七十五周岁的
2.一个人在监狱表现良好时,可以减刑或者假释。()正确
13.1如何预防买卖妇女犯罪
1.拐卖妇女犯罪的主要原因是:()B
A、量刑太低
B、贫穷
C、罪犯文化水平落后
D、罪犯法律意识薄弱
2.精准扶贫对降低拐卖妇女犯罪率意义重大。()√
13.2如何预防弱势群体犯罪
1.社会支持者不包括:()D
A、政府支持
B、群体支持
C、个体支持
D、家庭支持
2.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的措施不包括:()A
A、社会支持国际化
B、社会支持提供者的多元化
C、社会支持接收者多元化
D、提供社会支持内容多元化
3.政府支持包括哪些社会保障?()ABCD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4.群体支持不包括海外组织提供的群体支持。()X
14.1道德教育和培养信仰
1.“知识并不使人道德,反而使其为更为巧妙狡猾的犯罪”这句话出自()。C
A、阿沙芬堡
B、菲利
C、龙勃罗梭
D、塔尔德
2.培养信仰要借助学校的各种宣传手段,提升科学信仰教育辐射力。()√
14.2消除犯罪能力与监督行踪
1.电子脚镣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A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韩国
2.反对化学阉割的理由有哪些?()ABCD
A、化学阉割与禁止酷刑原则相悖
B、放纵性犯罪者
C、侵犯罪犯的生育权
D、违反平等保护条款
3.廉价的行刑成本是支持化学阉割的一个理由。()√
15.1被害控制措施
1.生活方式暴露理论的提出者是()。B
A、弗兰西斯·卡伦
B、亨德兰
C、龙勃罗梭
D、默顿
2.生活方式暴露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暴露。()X
3.卖淫、吸毒、赌博属于被害人对犯罪持同意态度。()√
15.2情境控制措施
1.最早使用电子监控的国家是()。C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2.犯罪情境控制指通过有效地改变环境,从而尽可能地使犯罪人认识到犯罪行为难度增加,被捕可能性增大,犯罪收益减少,以此来减少犯罪。()√
3.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人口流动越频繁,犯罪发生的概率就越低。()X
4.电子监控可以有效降低刑事案件的发生率。()√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