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的翻译,投笔从戎原文及译文

发布时间:2020-07-10 07:29:15

投笔从戎的翻译,投笔从戎原文及译文

网友回答

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 ( tóu bǐ cóng róng )
  解 释 投:扔掉。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7章:“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要立刻~,雪此国耻。”
  近义词 弃文就武
  反义词 解甲归田
  灯 谜 秀才当兵
  出 自《后汉书·班超传》
  原文:
  《后汉书·班超传》: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view/127890.htm

网友回答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白话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有大志向,不拘小节;但是对父母孝顺,为人恭谨,在家中长久操持辛勤劳苦,一点不感到劳苦羞辱。班超能言善辩,读书多而不专精。
  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招聘赴任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随哥哥来到洛阳。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用的书人来谋生,长期劳苦。
  他曾经停止做事弃笔道:“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谋略,总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域,以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地与笔墨纸砚交道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说:“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赖超出使西域,立功封侯。
  出处:出自南宋范晔的《后汉书·班超传》。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投笔从戎
  班超在为官府写文书时,每日伏案挥毫,常停下来扔下笔叹息说:“我身为大丈夫,尽管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却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不再写文书后,因为一个机会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不久后便病逝,年七十一。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后以“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班超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