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拾遗记》中的 “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是什么,贾逵旁听

发布时间:2020-07-11 04:09:49

王嘉《拾遗记》中的 “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是什么,贾逵旁听

网友回答

“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的意思是:姐姐经常会听到邻居大声读书的声音,就会把贾逵抱到邻居围墙下去听。
  具体全文如下:
  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
  《拾遗记》介绍:
  拾遗记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晋书》第95卷有传。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

网友回答

原文
  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
  
  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至年十岁,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 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贾逵五岁的时候,就聪明过人。他的姐姐是韩瑶的妻子,出嫁以后没有孩子,便被休回到娘家来住,她也因为贞节和聪明被人称 赞。听到邻家读书,她每天一早一晚都抱着贾逵隔着篱笆墙来听。贾逵安静地听着不说话,姐姐也因此感到高兴。到贾逵十岁时,就能背诵《六经》了。姐姐问贾逵说:“咱们家贫穷,从没有教书先生进咱们家门,你怎么知道天下有《三坟》、《五典》这些古书而又能背诵得一句不漏呢?”贾逵回答说:“回忆过去姐姐抱我在篱笆间,听邻居家里读书,现在还一句不漏的全记得。”于是他就剥下院中桑树的皮,用它当纸来写字,或者把字写在门扇上,屏风上,这样一边念一边记,一年的工夫,经书的文字便全部通晓了。在他住家的街巷里,每当人们看到他刻苦好学,都称赞他是亘古以来也无与伦比的。后来许多学生来向他求教,有的不以万里为远,有的背着孩子住到他的家门附近,贾逵就一一亲口教授他们经书。学生给他一些粮食作为学费,积累起来都装满粮仓。有人说:“贾逵的粮食不是靠自己种地得到的,而是靠讲经书讲得唇焦口燥得到的。就是世人说的以舌代耕啊。”明惠——聪明智慧。惠,同“慧”。无嗣(sì)——无子。嗣,子孙后代
  贾逵勤学(3张)。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扉屏——门扇屏风。且——“且……且……”,相当于“一边……一边……”。文中是说一边读一边记。期(jī)年——满一年。闾里——里巷。闾,是古代里巷(类似现在街巷)的门。襁负——用布带子把孩子捆在后背上背着。舌耕——以舌代耕,旧时指靠教书为生。《六经》——指儒家的六种经典著作,即:《诗》、《书》、《易》、《礼》、《春秋》、《乐》。《三坟》——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指的是伏羲、神农、黄帝之书。文中是泛指古书。《五典》——传说中的古书名,指少昊(hào),颛(zhuān)顼(xū)、高辛、尧、舜之书。文中是泛指古书。汉代著名学者贾逵从小聪明过人,这当然是很好的条件,但他所以能成为很有学问的人,还在于他好学刻苦。关于这一精神,文中也写得很生动具体,如:“乃剥庭中桑皮……”几句所写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