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通判抚州、太常博士施侯,为阁于其舍之西偏。既成,与客升以饮,而为之名曰“见山”。且言曰:“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以休其父子者馀百年。于今天子恭俭,陂池、苑囿、台榭之观,有堙毁而无改作,其不欲有所骚动,而思称祖宗所以悯仁元元之意殊甚。故人得私其智力,以逐于利而穷其欲。自虽蛮夷湖海山谷之聚,大农富工豪贾之家,往往能广其宫室,高其楼观,以与通邑大都之有力者,争无穷之侈。夫民之富溢矣,吏独不当因其有馀力,有以自娱乐、称上施耶?又况抚之为州,山耕而水莳,牧牛马,田虎豹,为地千里,而民之男女以万数者五六十。地大人众如此,而通判与之为之父母,则其人奚可不贤?虽贤岂能无劳于为治?独无观游食飨之地,以休其暇日,殆非先王使小人以力养君子之意。吾所以乐为之就此而忘劳者,非以为吾之不肖能长有此,顾不如是不足以待后之贤者尔。且夫人之慕于贤者,为其所乐与天下之志同而不失,然后能有馀以与民,而使皆得其所愿。而世之说者曰:‘召公为政于周,方春舍于蔽芾之棠,听男女之讼焉,而不敢自休息于宫,恐民之从我者勤,而害其田作之时。盖其隐约穷苦,而以自媚于民如此。故其民爱思而咏歌之,至于不忍伐其所舍之棠,今《甘棠》之诗是也。’嗟乎!此殆非召公之实事、诗人之本指,特墨子之馀言赘行,吝细褊迫者之所好,而吾之所不能为。” 于是酒酣,客皆欢,相与从容誉施侯所为,而称其言之善。又美大其阁,而嘉其所以名之者,曰:“阁之上,流目而环之,则邑屋、草木、川原、阪隰之无蔽障者皆见,施侯独有见于山而以为之名,何也?岂以山之在吾左右前后,若蹯若踞,若伏若鹜,为独能适吾目之所观邪?其亦吾心有得于是而乐之也。”施侯以客为知言,而以书抵予曰:“吾所以为阁而名之者如此,子其为我记之。”数辞不得止,则又因吾叔父之命以取焉,遂为之记,以示后之贤者,使知夫施侯之所以为阁而名之者,其言如此。 (节选自王安石《抚州通判厅见山阁记》) ①墨子:春秋末、战国初人,墨家学派创好人,尚节俭。②褊迫:狭隘。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有堙毁而无改作作:兴建 B.往往能广其宫室往往:常常 C.而民之男女以万数者五六十数:计算 D.相与从容誉施侯所为从容:跟从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为阁而名之”的缘由的一组是() ①以与通邑大都之有力者,争无穷之侈。②山耕而水莳,牧牛马,田虎豹,为她千里。 ③顾不如是不足以待后之贤者尔。④吝细褊迫者之所好,而吾之所不能为。 ⑤为独能适吾目之所观邪?⑥其亦吾心有得于是而乐之也。 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②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组是() A.本文与《游褒禅山记》不同,没有在记游上刻意着墨,而是以记录大段语言来表明观点。 B.本文在结构上条理清晰,先撰写为阁原由,进而阐发命名原因,最后交待作者写作原因。 C.文中列举了周召公体恤人民的事例,以此来表明施侯建此阁是为了追慕贤人,纪念伟人。 D.施侯认为在地大物博的抚州,为官之人应当有闲日美地来观赏游玩,这样可以消忧解劳。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以休其父子者馀百年。 译文: (2)夫民之富溢矣,吏独不当因其有馀力,有以自娱、称上施耶? 译文:
网友回答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