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近代企业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发布时间:2020-10-08 23:57:3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战争前 商办 53 4 704 22.4z 官督商办、宦办 19 16 208 77.6% 甲午战争后 商办 63 12 465 70% 官督商办、官办 18 5 345 30% 材料二 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磨房也因此被迫关闭。
请回答:
(1)材料一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外国侵略的加剧,促使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B.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呼声的促进
C.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了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变化
D.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政策的鼓舞
(3)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网友回答

(答案→) 
解析:第(1)问,重点分析表中“资本额”和“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两栏,并根据不同时间进行对比。第(2)问,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并没有发生改变。第(3)问,分析两则材料,材料二主要从外商企业资本雄厚角度分析;材料三主要从封建势力的压迫角度分析。分析: 考点1:戊戌变法 ※背景:
1.社会危机严重
①民族危机(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
2.社会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
※变法过程:
第一阶段——康、梁等维新思想的传播(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第二阶段——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
(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序幕;论战、创办报纸、设立学会、学堂、施纲。)
第三阶段——百日维新(1898)(高潮)
※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文化教育方面: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意义: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提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具有爱国性。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
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启蒙性。
※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
①客观上:反动势力强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主观上:A.维新派缺乏坚强领导核心; B.脱离群众,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
              C.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附: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对比表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社会背景 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①封建危机严重;
②中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领导力量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 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 具体措施 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强制大力推行。 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推行。 国际环境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思想文化传统 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 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