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15分)善良·丰富·高贵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穷人,听凭危急病人死去;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制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矿难频繁,矿主用工人的生命换取高额利润;看到每天发生的许多凶杀案,往往为了很少的一点钱或一个很小的缘由夺走一条命……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国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善良是区分好人和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唯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上天赐给万物之灵的最高享受,为什么人们弃之如敝屣呢?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乐。上天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精神需求,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种需求理应觉醒,他的满足理应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目标。那些永远折腾在功利世界上的人,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独处、艺术欣赏、精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辜负了上天的赐予啊,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度过了怎样贫穷的一生啊。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及了。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凌辱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我听见一切时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存活。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1.作者以“善良·丰富·高贵”为文章标题有哪些妙处?(4分)2.作者的思路 清晰,请简要说明本文是怎样展开的。(2分)3.试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主要内容。(3分)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达了对人们怎样的呼唤?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2分)5.在现实生活中心灵冷漠的人不少,但心存善良的人也有许多。请举出一个你所知道的关于“善良”的事例。(4分)
网友回答
1.(4分)以三个并列词语作标题,并以间隔号隔开,在表现形式上别具一格,能吸引读 者的注意;文章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善良、丰富、高贵”是令人怀念的品质。2.(2分)以“总——分——总”的思路来写,先总写最怀念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然后具体分析怀念的原因,最后发出呼唤,揭示主题。3.(3分)由当今社会中种种不良现象看到人心的冷漠,交代怀念善良的原因。4.(2分)期待更多的人拥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5.(4分)示例:我们学校某某同学生病了,他家非常贫困,同学们纷纷捐献出自己的零花钱,帮助某某同学治病。 的心态,以平常、欢喜和柔和之心待人接物,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取人生另外一提把打开成功力门的钥匙。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知识的贵任。
【解析】1.试题分析:本文的题目“善良·丰富·高贵”,三个词语并列,形式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文章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点评: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通常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抄照搬,需要根据文章实际灵活运用)2.试题分析: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形式,作者先总写最怀念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然后具体分析怀念的原因: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上天赐给万物之灵的最高享受,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及了,最后发出呼唤,揭示主题。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点评:不同的文章,遵循着不同的规律,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从不同份体裁入手,阅读小说,可以依据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阅读记叙文可以依据事件的发展过程。阅读散文,可以依据“神“与”形“的联系。阅读议论文,可以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阅读说明文,可以依据说明事物的顺序来理清文章的思路。小说、散文、记叙文一般都有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往往就折射出作者的写作思路。3.试题分析:“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唯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这段内容交代了怀念丰富的原因。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找出关键信息。概括故事内容时,人物、事件、结果等这些信息都不能缺少,且语言要简练。4.试题分析:“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这就是作者所表达的对人们的呼唤,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点评:怎样才能切准情感把握的脉搏,深入地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显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3)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溶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4)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景物描写,往往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知其深情;观其外表,知其内涵。5.试题分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符合要求,即能表现善良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举实例的能力。点评: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看清题干要求,平时的学习多留意生活,把生活中的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形成自己的积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