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七步诗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1-03-27 14:01:53

七步诗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什么意思 有什么区别 语文

网友回答

【答案】 曹植写七步诗是希望(曹丕免他一死),郭沫若写反七步诗是歌颂(曹植的伟大) 《七步诗》 曹 植
  煮 豆 燃 豆 萁,
  豆 在 釜 中 泣.
  本 是 同 根 生,
  相 煎 何 太 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解说]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读七步诗有感
  近读曹植七步诗,还有几首和诗,颇多感受,诸多言语尽在不便言中.先录这几诗以为快意.
  七步诗
  曹 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作者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意思.中国传统的习惯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但在既得利益面前,手足也反目为仇,在诸如金钱、名利、美女、遗产、权势等令人动心而血液循环加快的阿堵物面前,任何说教、规范都被放到第二位去了.古今中外,莫不如斯.我想,如果贫穷一些、困苦一些、愚蠢一些,也许争夺的不会那么急、那么烈.
  郭沫若反其意而用之,作了一诗.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诗意变为对自我牺牲精神的赞颂.
  数学家华罗庚也曾反其意而作一诗.
  赠诸弟
  华罗庚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乐.
  不惜身成灰,
  愿弟早成熟.
  “成熟”一语双关,诗意显豁,也很感人.
  拟学作一首,聊表心意.欲有别于上引诸意.
  煮豆燃豆萁,
  祸起萧墙里.
  鸲蚌相争忙,
  鱼翁得利益.
  “《反七步诗》赞扬了‘萁’甘愿自毁,化作灰,做‘田中肥’,帮助豆成为席上的佳肴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立意跟《七步诗》相反.”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