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7-12 14:19:34

如上

网友回答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主要通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指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走进文本去思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乐于表达
  例如在学《钓鱼的启示》自学指导时,出示自学要求:
  1.工整书写易错字,并向同学们讲解自己在学习这些生字时遇到的困难或学会这个生字的成功体会。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通读全文,边读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情概括出来。
  3.在文中画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语句,然后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学法指导:可设想自己就是文中的“我”,假使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移情入境,亲身去感受“我”当时的心情。这时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完成以下问题,一个小组表演时,其他小组评价、指导、范演。完成以下问题:
  (1)本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 )
  (2)根据“我”心情变化,填空。
  当钓到大鲈鱼时,“我”( );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 );当“我”和爸爸为放鱼大声争辩时,“我”( );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事情过去了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
  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想象,任意发挥,自由展示,往往在展示中会发现课本中难以找到的体会与想法,比如当时父子的对话,当作者用乞求的目光看着父亲的时候,又会说些什么?学生在表演中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上课时,其中一个经常不发言的学生在表演时,大胆而自然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心情,同学们自发地为他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发挥自主空间
  1.组长学会分工展示。如果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展示时不能小组全员解说,要让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学习并快乐的学习,这就要求小组长要分配好展示学习成果的任务。比如,教给学生看图,查找资料,与人探讨合作的方法等。当小组长掌握了分配任务学习的方法,他就会带领小组成员热爱学习,主动学习,不断学习。
  2.学会互动质疑。例如我在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羡林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在表演中感受季老先生谈笑风生、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关心关爱下一代成长的人格魅力。还有在访谈中如何有礼貌地请教、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表述等。从中学会如何做好访谈记录。明白这些以后小组间再展开比赛,比比看哪一个小组的表演更自然、亲切。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小苗”与“大树”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在表演中形成互动。从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懂得季老先生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思维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语文能力必将再上一个台阶。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