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太祖视事,明太祖视事东阁 明太祖是个什么样的人
网友回答
太祖(明帝朱元璋)在东阁办公,天气很热,汗水湿透衣服,侍从给太祖换衣服,换下来的衣服都送到浣洗衣服的人(洗过之后继续穿)。参军宋思颜看见了说:“主公亲自厉行节俭,真是以身作则,告示大家,老臣担心您只是今天这么做,以后可能不会这么做,希望您能够坚持一直这么做。”太祖听后非常高兴:“你说的太好了。别人也可能会说,但可能只会考虑眼前,而不能考虑到长远;或者只是忧虑到已经发生的,而不能忧虑到将来要发生的。今天思颜看见我现在能这么做,而顾虑我之后不能继续这么做,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效忠于我。”于是赏赐金币给宋思颜。
文章出自《典故纪闻》,主要是讲太祖节俭,参军宋思颜敢于说出忠言,他担心太祖只是流于现在,而不会坚持做到节俭。或者只是在人前做到,人后不会如此。
翻译了大意,可能没做到逐字去译,仅供参考~~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question/438414050.html
网友回答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 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 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汉族,原名重八,后更名兴宗,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之东乡(今安徽凤阳),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朱洪武。25岁时参加红巾军反抗元朝,1368年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1380年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废丞相,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1398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民族,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政策,恢复了中华。[1]朱元璋
朱元璋生在今安徽淮河平原一个赤贫的佃农之家。当时蒙古对汉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压迫奴役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朱元璋从未经历过中国富饶安定的农业社会的正常生活环境,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但是他通过自己的才智、信念和统帅力推翻了蒙古的统治和奴役,重新建立了汉族国家并指导国民脱离野蛮,重新恢复自信、尊严和荣誉。
明孝陵“此山明太祖之墓”明王朝诞生于半个世纪有增无已的扰攘纷乱中;在这个一切遭到蛮族破坏的年代,中国大部分地方的日常生活的进行日益直接诉诸于蛮族的暴力,文明已经陨落,汉人沦为奴隶,任凭蛮族宰割。
而蒙古的瓦解和明朝兴起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阶级斗争,而是汉民族和其他各民族为了生存、为了自由、为了尊严,摆脱被蒙古奴役践踏的殊死决斗。明太祖在率领汉民族和其他各民族,驱除蒙古的同时也指出,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但如果是知礼义,愿为中华臣民者,与中国人无异,这里充分体现了华夏民族的仁义。
这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他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