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2:58:34

文言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孙子兵法》

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1.下列对文中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外佐:协助

B.兵者,道也诡:欺诈

C.怒而之挠:阻挠

D.而劳之逸:安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A.存亡道陵与卫律罪上通于天

B.主有道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

C.利而制权也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D.故能示之不能举世非之不加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子兵法》开篇就讲明,战争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必须要以谨慎的态度来观察、分析、研究,然后才能决定是否发动战争,任何轻举妄动都会给国家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B.孙武认为,战争胜负是可控的,必须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和“主孰有道?将孰有能?”等七种情况对敌我双方进行分析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的胜负。

C.用兵作战的本质就是“诡”,作战的意图不可让敌人知道,即使让敌人知道的也是一些假象,要在敌人无准备的状态下实施攻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D.由于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争同样有人力不可控制的一面,所以孙武认为,在尽力发挥人的智慧的同时,也应考虑天意,出征前还是应到寺庙里去占卜一下,增加胜算把握。

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②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③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网友回答

【答案】

1.C项。

2.C项。

3.D项

4.

①道,就是让民众与君主意志统一,可以与君王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任何危险。(3分)

②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3分)

③古时候身虽富贵而默默无闻死去的人,多得不可胜数,只有洒脱豪迈才德出众的人才能被后世称颂。  

【解析】

1.挠:撩拨、挑逗。

2.根据/通过。A项,“的”。 B项,“谁”。 D项,“却”。

3.庙算,古时候兴师打仗,要在庙堂举行会议,谋划作战大计,预计战争胜负。不是到寺庙求神问卜。

4.(1)“同意”“ 不危”判断句式(2)“诱”“ 取”(3)“古者”“ 磨灭”“ 倜傥”“ 称”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