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恭帝幼冲①,太祖英主有度量,将士归心。将北征,京师喧言:“...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2:58: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恭帝幼冲①,太祖英主有度量,将士归心。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②为天子。”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太祖惧,密以告家人曰:“外间汹汹若此,将如何?”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陈桥驿在陈桥、封邱二门之间。艺祖拥戴之初,陈桥守门者拒不纳,遂如封邱,抱关者望风启钥。逮及帝位,斩封邱而官陈桥者,以旌其忠于所事。

太祖皇帝初入宫,见宫嫔抱一小儿,问之,曰:“世宗子也。”时范质与赵普、潘美等侍侧,太祖顾问普等,普等曰:“去之。”潘美与一帅在后,独不语。太祖问之,美不敢答。太祖曰:“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美曰:“臣与陛下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致疑。”上曰:“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美遂持归。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后终刺史,名惟吉,潘夙之祖也。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③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靖康之变④,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后建炎间,曹勋自金回,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节选自《宋人轶事汇编》)

【注】①周恭帝:指柴宗训,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第四子,继位时年仅七岁。幼冲:年龄幼小。②点检:官职,与下文中的“太祖”“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均指赵匡胤。③四季举行的祭祖典礼。④靖康之变: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其忠于所事旌:表扬、表彰。

B.太祖问普等顾:故意。

C.因有司敕:命令。

D.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之殛:诛杀。

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宋太祖对柴氏子孙体恤有加的一组是(3分)(   )

①太祖问之,美不敢答            ②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

③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  ④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⑤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        ⑥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太祖虽然受到将士们的爱戴,但一听到要立他为天子还是感到心慌而拿不定主意,结果被他的姐姐训斥了一通。

B.宋太祖相当理性地处理陈桥事变后的问题,如对当初那个不让他过关的陈桥守门者进行封官,以表彰他能忠于职守。

C.在对待柴世宗儿子的问题上,宋太祖在杀与不杀的矛盾中最后听从了潘美的意见,从而保留了柴氏的血脉。

D.由于太祖对誓碑的严格管理,因而除天子外,即使朝中大臣以及皇帝的近侍也不知道誓碑上所镌刻的内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3分)

(2)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3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B

2.C

3.C

4.(1)有些富贵人家带着全家逃走或隐匿起来,只有宫内不知道。

(2)自此以后,各位皇帝继承皇位,都跟随着这个旧例去做。

【解析】

1.顾:回头。

2.①表现的是潘美的智慧;④表现的是君臣对这件事的默契;⑥表现的是太上皇对有关誓碑一事的关心。

3.“听从了潘美的意见”的说法有误,不杀柴世宗的儿子是宋太祖自己的意见。

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挈”“独”各1分,句意通顺1分(2)“承”“故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周恭帝年纪很小,太祖英明而有气量,将领和士兵都诚心归附他。将要北征的时候,京都到处都乱哄哄议论:“部队出发的时候,即当立点检为天子。”有些富贵人家带着全家逃走或隐匿起来,只有宫内不知道。太祖害怕,偷偷地告诉家人说:“外面传得这么厉害,我该怎么办呢?”太祖的姐姐铁青着脸,她正在厨房,拿起面杖追逐太祖,敲打他说:“大丈夫面临大事,能不能做    应当自己决断,却来家里让妇女担心害怕干什么!”太祖默默地走出去。

陈桥驿在陈桥、封邱两个关门之间。太祖刚受拥戴为帝的时候,陈桥守关的人不让他进去,于是就到封邱,守关的人听到传言就打开关门(让他们进来)。等到宋太祖当了皇帝,就下令斩了封邱的守关者而给陈桥的守关者加官,用来表彰他忠于职守。

太祖皇帝刚刚入宫的时候,看见宫嫔抱着一个小孩,就问这小孩是谁,宫嫔回答:“他是世宗的儿子。”当时范质、赵普和潘美等人侍立在旁边,太祖回头问赵普等人,赵普等人说:“除掉他。”潘美和一个元帅在后面,独自不说话。太祖问他的意见,潘美不敢回答。太祖说:“坐了人家的皇位,而要杀人家的儿子,我不忍心这样做。”潘美说:“臣和陛下都是世宗的臣子,劝陛下杀他的儿子,就对不起世宗;劝陛下不要杀,那么陛下一定会怀疑我。”宋太祖说:“让他给你当侄子。世宗的儿子不可以当你的儿子。”潘美于是就带着他回家。太祖后来就不再问这件事,潘美也不再提起这件事。这孩子长大后在刺史的任上去世,名叫潘惟吉,是潘夙的先祖。

宋太祖当上皇帝的第三年,就秘密地镌刻了一块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称它作誓碑,用销金的黄幔把它盖起来,门户关闭非常严密。他还因此命令有关部门,自此以后(天子)四季举行的祭祖典礼以及新天子即位,拜谒祖庙行礼结束,都要奏请恭读碑上的誓词。只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小太监跟从,其余的都要远远地站着。天子来到碑前,拜两次跪下来一边看一边默诵完毕,再拜两次然后出来。众大臣以及近侍,都不知道宋太祖立下什么誓言。自此以后,各位皇帝继承皇位,都跟随着这个旧例去做。靖康之变,门户都被打开,人们才得以自由观看。碑的高度约有七八尺,宽有四尺多,誓词有三行,一行说:“柴氏的子孙,即使有罪也不得使用刑法,纵然犯了谋逆罪,也只能在狱内赐他自尽,不能在公众场合诛杀,亦不得搞连坐牵涉其他的亲属。”一行说:“不能杀士大夫及上奏书言事的人。”一行说:“子孙有违背这个誓言的,上天一定诛杀他。”后来在建炎年间,曹勋从金国回来,太上皇帝交代他回来说,祖宗誓碑在太庙,他担心现在的天子还不知道。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