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②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③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④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网友回答
A解析A项中认为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这是正确选项。句①“大人清白”与句②“名誉著闻”,从句式上看均为一般性的形容词谓语句,“清白”、“著闻”分别充任“大人”、“名誉”的谓语,二者没有不同。这类句式虽然没有写入《考试说明》,但在古今汉语中却是完全相同的,不应成为考试中的困难,犹如“品格高尚”、“祖国伟大”一样较易理解。句③句④则有不同。句③中加点的“其都督”是以判断句的身份充任“知”这一动词的宾语的,而且这个判断句与现代汉语不同,没有使用“是”字一类的判断词。我们希望考生能正确认识它的性质,并进而与句④中作为偏正短语的“其都督”区别开来,最终正确解答此题。句④中的“其都督”是指胡质帐下的都督,“其”指称“胡质”。这两句从意思上看并不难区分。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说,句④的“其都督”并非句式问题,因而我们在题干中说“从句式的角度看”。而未说“以下句式”之类的判断语。明白了四个句子的内容,再通过比较弄清句①与句②、句③与句④之间各自的异同关系,判断B项、C项、D项的正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道题的正确选项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