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时间的方法、要两种,古代人是怎么计算时间的?

发布时间:2020-07-10 23:18:39

计算时间的方法、要两种,古代人是怎么计算时间的?

网友回答

计时法有两种:
  1、普通计时法
  2、24时计时法
  计算时间的关系式是:
  1、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2、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3、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网友回答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