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百讽一说的是什么,谈一谈你对汉大赋的“过度渲染”和“劝百讽一”有怎样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0-07-10 03:45:55

劝百讽一说的是什么,谈一谈你对汉大赋的“过度渲染”和“劝百讽一”有怎样的理解?

网友回答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劝,鼓励;讽,讽谏。
   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网友回答

1、汉大赋的“过度渲染” 的理解风行于汉朝的汉大赋,由于有“铺排”手法的支撑,才形成了总揽山川,包容万的,铺张扬厉,洋洋洒洒的巨丽形态,但也由此而带有了堆砌名的,典故繁多,雕饰词藻,艰涩难懂的缺点。“铺排”是汉大赋生成的柱石,也是汉大赋消亡的基因。</SPAN></p> 2、汉大赋的 “劝百讽一”的理解汉赋按体裁取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东汉时期逐渐流行开来的抒情短赋,另一类则是以“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雄心,风格上“极丽靡之辞,闳侈巨衍”,技巧上“铺彩摛文,体物写志”的汉大赋。“劝百讽一”一词,即源自扬雄晚期对汉大赋的反省。《汉书·司马相如传赞》云:“司马迁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要其归引之于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班固赞同杨雄对赋的批评。扬雄曾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扬雄自己也曾试图写作“丽以则”的大赋,但效果不佳,于是斥之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在涉及赋的价值取向问题时,扬雄提出了两个概念“讽”和“劝”,《法言·吾子篇》说“讽乎!讽则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劝也”。所谓的讽,在扬雄的概念里,其核心是导向“则”的价值取向;所谓的“劝”,则是导向“淫”的价值取向。自此之后,在对汉大赋的价值评估历史中,“劝百讽一”成为一个始终绕不过的问题。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