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史料可以分为“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作者为了左右别人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1-03-17 02:45:13

史料可以分为“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作者为了左右别人的认识而有意制造的史料称为“有意史料”;人们在没有上述主观故意的情况下形成的史料称为“无意史料”.研究历史时应注意加以鉴别.材料一  农村中也开始了农民群众建立集体农庄的劳动高潮.…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和机器拖拉机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出路,找到了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过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审定,斯大林亲自撰写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全国党史教材)材料二  (农民抵制集体农庄)1930年2月和3月共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暗杀恐怖活动3263起,散发传单事件2009起.--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报告(据苏联档案)材料三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登载:日军占领南京后,分发饼干、糖果救济难民,受到了南京人民的欢迎的照片材料四  有些(日本)报界人士来到一个难民营入口处,(向中国难民)分发饼干、苹果,并且拿出少许铜板给难民,还为这种“善行”拍了电影.就在同一时间,一伙日本兵爬越大院后墙,强奸了约12个妇女.这却没有拍电影带回去.--正在南京的麦卡伦牧师(美籍)在日记中写道(1938年1月9日);请回答:(1)材料一、二都反映了苏联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态度,请从史料鉴别的角度,指出哪条材料更符合事实?并说明理由.(2)结合所学知识,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对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建设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七八十年代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消除斯大林模式的影响?(3)材料三能否客观反映日军占领南京后的行为?请结合材料三、四说明理由(可从材料来源及内容方面说明).(4)请把以上四则材料按“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分类.指出哪类史料更具有证据力,并说明理由. 历史

网友回答

【答案】 (1)材料一是苏联官方的观点,斯大林亲自参与撰写,它是苏联官方正面教育的材料,可能会夸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热情,材料二是苏联官方的绝密报告,属于内部档案,更能反映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真实态度.(2)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对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建设,通过三大改造实现农业集体化,为国家工业化(一五计划)积累了资本,通过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七八十年代中国采取了在农村实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商品经济.(3)材料三是日本国内的报纸刊登的消息,存在着美化日本侵略的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历史史实,而材料四是当时在南京的美国牧师麦卡伦的日记,是与中日都无关的第三国人士所写,描写内容应该是客观公正的.(4)作者为了左右别人的认识而有意制造的史料称为“有意史料”;人们在没有上述主观故意的情况下形成的史料称为“无意史料”.四则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三属于“有意史料”,即作者为了左右别人的认识而有意制造的史料,有意史料经过了作者的加工,存在着夸大、美化甚至捏造事实的可能;材料二、四属于无意史料,即都是人们在没有上述主观故意的情况下形成的史料,无意史料的作者没有主观故意,因而更接近客观事实.故答案为:(1)材料二更符合史实.材料一是苏联官方的观点,斯大林亲自参与撰写,可能会夸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热情.材料二是苏联官方的绝密报告,属于内部档案,更能反映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真实态度.(2)影响:①积极:通过三大改造实现农业集体化,为国家工业化(一五计划)积累了资本.②消极: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措施:①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③城市:进行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3)不能.理由:①材料三出自日本报纸,捏造事实,美化侵略,以作宣传之用.②材料四出自美国牧师的日记,属于第三方目击者,没有政治目的,材料更可信.③材料四的内容恰好揭示了材料三的虚伪性.(4)分类:材料一、三属于有意史料;材料二、四属于无意史料.无意史料更加具有证据力.理由:有意史料经过了作者的加工,有夸大、美化甚至捏造事实的可能;无意史料的作者没有主观故意,记录时更接近历史事实.
【问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2)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失误.(3)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及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名师点评 本题考点 材料解析题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斯大林模式 历史开放性问题 阐述见解题 考点点评 研究历史时应注意区分“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本题考点】
材料解析题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斯大林模式 历史开放性问题 阐述见解题 考点点评 研究历史时应注意区分“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