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跛脚道人的《好了歌》也是这样。“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其参悟社会和人生,自有深刻和精辟的一面,但也有偏激和片面的一面。求好了歌鉴赏。
网友回答
《好了歌》与《好了歌解》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元宵佳节。甄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不见英莲的踪影,急的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甄士隐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去,何等烦恼,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顾性命。接着,甄士隐先得了病,夫人封氏也因思女心切茶饭不思、卧床不起,天天请医问卦。真是祸不单行,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和尚不小心,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甄家就在隔壁,早成了一堆瓦砾场了,还好他夫妇并几个家人逃了出来。急的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便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住。偏逢近年水旱不收,贼盗蜂起,官兵剿捕,田庄上又难以安身,只得将田地都折变了,携了妻子与两个丫环投他岳丈家去。
他岳丈名唤封肃,虽是务农,家中却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产的银子在身边,拿出来托他随便置买些房地,作为日后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用半赚的,略与他些薄田破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发穷了。封肃见面时,便说些难听的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不会过,只一味好吃懒做。士隐知道了,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
可巧这日拄了拐扎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便叫《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就请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粱,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大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的搭裢抢过来背上,竟不回家,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
《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他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大半辈子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慨,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爱必然有憎,他描写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所憎恶对象的严厉鞭苔。而到了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再看他写的这类具有虚无色彩的东西,就能够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说,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激情,岂能写出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来?
再看甄士隐注释《好了歌》。跛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好了歌》的思想。这一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竣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也同《好了歌》一样,同属愤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宕有致,就更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今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附红楼梦好了歌全文: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注释《好了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 ,保不定日后做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