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是什么意思,不以为然的然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7-10 00:55:07

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是什么意思,不以为然的然什么意思

网友回答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出 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史记·魏世家》:“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出处: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网友回答

不以为然的然的意思是是,对,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拼音:[ bù yǐ wéi rán ] 
  出自: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轻蔑意味
  扩展资料近义词    满不在乎 嗤之以鼻 不敢苟同 置若罔闻    
  反义词    五体投地 理所当然 顶礼膜拜 仰承鼻息    
  一、满不在乎 [ mǎn bù zài hu ] 
  1. 【解释】: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2. 【示例】:朱润身的呼吸有点急促,但脸上依然保持着~的样子。 ◎茅盾《多角关系》
  3.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状语;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二、不敢苟同 [ bù gǎn gǒu tóng ] 
  1. 【解释】: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2. 【出自】: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三、置若罔闻 [ zhì ruò wǎng wén ] 
  1. 【解释】:置:放,摆;若:好像。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2.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置若罔闻,独有宝玉~。”
  3.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四、五体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1. 【解释】: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2. 【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3. 【示例】: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五、顶礼膜拜 [ dǐng lǐ mó bài ] 
  1. 【解释】: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2. 【出自】: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
  3. 【示例】: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回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