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中(选段)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44:4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题。过秦论·中(选段)贾谊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 冀:希望B.禁文书而酷刑法     酷:使……严酷C.离战国而王天下     离:离开D.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   借使:假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暴虐为天下始②秦亦不以城予赵B.①若是,何也②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C.①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②其孰能讥之乎D.①后虽有淫骄之主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秦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和统一后的政治形势给予了一定的肯定。B.秦统一天下以后,采取的措施,与夺取天下时的方法,有本质区别。C.秦统一天下,结束了多年的战乱。但秦始皇并没有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反而焚书坑儒,以暴虐治天下。D.从本篇文字里可以看到贾谊为秦后世设想的政治措施,如 “轻赋少事”、“约法省刑”等。(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________________(2)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1.C;2.A;3.B;解析:(1)离:经历。(2)A项均为“把”的意思。B.①像;②如果。C.①代词;②副词,表反诘,难道。D.①助词;②宾语前置的标志。(3)秦夺天下与保天下的政策前后没有变化。(4)  答案:(1)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  (2)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  《过秦论·中(选段)》译文:  秦灭周朝,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地慕风向往。为什么会像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现在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还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烧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它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