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常用桑梓代称家乡

发布时间:2020-07-30 22:20:25

比如: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孝感赋》“恋丘坟而萦心,忧桑梓而零泪”。毛泽东《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为什么常用桑梓代称家乡

网友回答

春节将至,外出的游子纷纷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在汉语中,一般用“桑梓”指代家乡,《诗经·小雅·小弁》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见到了桑树和梓树,就会怀念家乡的父母而顿生恭敬之心,“桑梓必恭”一词即来源于此。桑梓本是两种树木,为什么能用来指代家乡呢?
  我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崇尚男耕女织,家家户户在家中自己养蚕,蚕虫靠吃桑叶长大。桑树结的果子叫“桑葚”,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来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桑皮可以用来造纸,另外桑树还可以入药。古人常用“桑麻”指代农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就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句子。梓树的功用也不例外,它的嫩叶可以作为食物,它的皮是一种中药(名为梓白皮),梓木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和棺材的优质材料。
  正是因为桑树、梓树与人们衣、食、住、行、用都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人们经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久而久之桑树和梓树就成了故乡的象征,“桑梓”也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