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近乎勇”是什么意思,知者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
网友回答
意思: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读音:[ zhī chǐ jìn hū yǒng ]
出处:《礼记·中庸》
原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白话释义:好学的人更接近于智慧,努力践行的人更接近于仁义,知道羞耻的人更接近于勇敢。知道这三者的人,也就懂得了品德修养的方法……
扩展资料:
一,“知耻近乎勇”的实际事例
1,文学巨匠鲁迅,正是为“灵魂中有毒气和鬼气”而感到羞耻,所以才“无情面地解剖自己”,“月月时时自己和自己战”,成为“空前的民族英雄”。
2,共产党员孔繁森正是因为“阿里的贫穷,就是我们的耻辱”,才为藏族同胞的富裕、幸福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3,马克思曾指出:“耻辱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耻辱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如果整个国家真正感到了耻辱,那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蒙受百年耻辱、进行百年抗争的中华民族,对这一真理的感知和理解尤为深刻。
二,“知耻近乎勇”的现实意义
历史上的荣耀也好,屈辱也罢,具有一种情感力量,给人理性昭示,前者给人信心,后者激人奋进。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有忘却苦痛的倾向,尤其是到了“下一代”,更需要我们“提醒”自己。“提醒”,本身就是力量,台阶,新的制高点。人类文明不断地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修正谬误。正是在这样川流不息运动中,越来越强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耻近乎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警示碑”的启示(人民论坛)
网友回答
知者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意思: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是儒家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指出了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
孔子提出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修身方法和途径,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值得借鉴。一个人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具备智慧、知识和才能;
只有踊跃地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接触生活,了解民众,才能懂得人与人应该互相关爱;只有明辨荣辱、是非、善恶、美丑,才能坚持正义,勇于向邪恶斗争。 扩展资料
关于《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东汉郑玄、晋代陈邵等都认为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礼记》是十三经之一,涵盖了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
共49篇,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
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礼记》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