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无价之宝 曾宪涛 老严是个古董迷,最有研究的是中国古钱币。 那天,老严去一个古城办事。坐完了火车坐汽车,下车后老严又累又饿,就在路边一个馄饨摊旁坐下来。馄饨两块钱一碗。吃罢馄饨,就在老严把硬币丢到摊主的钱盒子里时,竟发现那里面有一枚古钱。老严拿起古钱细细一看,大吃一惊。他研究过这种古币,存世寥寥无几,堪称无价。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老严对摊主大嫂道:“这钱是哪来的?”大嫂是个爽快人,说:“什么哪来的?吃馄饨的客人丢下的呗。老严奇怪了:“客人丢的,他没回来找?”大嫂乐了:“不是丢的,是那人在这吃馄饨,兜里没钱了,就要拿这个东西换馄饨吃,还说啥这东西价值连城,狗屁!我看他精神有点不正常,就对他说要吃就吃,没钱就不给,谁要你的价值连城,没想他吃完馄饨,丢下钱就走了。” 有这等奇事?老严把那古钱看了又看,虽然拿不准真伪,但总感觉是个宝贝,就问馄饨大嫂:“这东西能卖给我吗?” “卖啥卖,你喜欢就拿去,俺本来也没想要他的。”老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古城的民风竟然还这么淳朴。他收好古钱,还想给大嫂一点报酬,可大嫂理也不理他,忙自己的去了。 回来后老严上网一查,古钱存世仅两枚,一枚为国家保藏,一枚流落民间。老严不敢相信这失落民间的宝贝会落入自己手中,可他又心存侥幸,查阅了大量资料,拿着古钱对照来对照去,最后竟认定是真品。老严那个激动,当晚就把几个藏友请到家里,没想藏友还没看古钱就一致摇头:“不可能!”老严不甘心,拿出古钱叫他们鉴别,一个藏友瞄上一眼道:“老严,我看你是迷了,这肯定是赝品。”其他几个藏友也附和说:“赝品赝品。” 老严很憋气,他决定找名家鉴别古钱。老严遍访了本地的古玩钱币行家,非但没得到认同,反倒给古玩圈增添了笑谈,说老严疯了。老严被激怒了,决定找国内的名家来鉴定古钱。 老严带上宝贝进京了,他通过关系拜访了一位圈内大家,当然,还送上一份厚礼。大家是不会何人都见,轻易为你做鉴定的,因为一旦看走了眼,就会威信扫地。然而这位大家叫老严失望了,不过到底是大家,一点没讥笑老严,只是含蓄委婉地告诉他,这东西就是个赝品。 老严回到住处,翻来覆去一夜,天亮也没睡着,他实在不甘心。老严又备了份厚礼,经人引荐访了另一位大家。这位大家倒很爽快,收下礼物就对他说:“东西绝对是假的,你想怎么可能……”老严手捧宝贝就僵在那里,他像是被判了无药可救的病人一样。大家又摇摇头:“来找我的人多了,全拿着赝品当真品,比你还执著。” 回来后老严把古钱看了又看,越看越不死心,他几乎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把能找的专家都找了,可还是没人给他一丝希望。老严终于心灰意冷,决定回家了。 老严剩下的钱只够买一张回去的车票。买了票,离上车还有一段时间,老严便在车站广场溜达。已过了晚饭时间,老严还没吃东西,一阵眩晕盗汗,饿得有些受不了了,可身上已无分文,只有那枚古钱。 老严站在一个水饺摊前,卖水饺的老大妈问他吃水饺吗,他舔舔嘴唇,很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没钱。老大妈很吃惊:“你被偷了?”老严苦笑说:“没没有。”便对大妈说了自己的遭遇,老大妈乐了:“还有你这样的人吗?给你吃碗水饺吧,不收你的钱,这么远的路不吃东西咋行。” 老严连声感谢,吃完水饺,他拿出那枚古钱:“这东西给你吧,它真是无价之宝。”老大妈撇撇嘴:“那你就自己留着吧,俺不稀罕这东西。”老严真不想再带古钱回去受人讥笑,趁大妈没在意,丢在她的钱盒子里。回来后,谁问起古钱老严都不搭理,一天到晚像丢了魂似的。 这天,老严在古玩市场遇到一位异乡人,那人对古钱币鉴赏的一番高论深深吸引了他。老严非要拉他去家里坐坐,说是要给他见识一枚世所罕见的古钱。异乡人见他盛情难却,便跟老严去了。 来到老严家,老严拿出古钱的照片,并说了自己在京城的遭遇。那异乡人看了一会儿照片,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份海外版的古玩报纸,只见头版一个醒目标题:一枚价值连城的古币在海外现身。报纸还配发了那枚古钱的照片,跟老严照片中的一模一样。 报道说这枚古钱是一位海外收藏家偶然在京城一个水饺摊上发现的,那卖水饺的老大妈没要他一分钱。收藏家本来不敢相信这是真品,但最后还是忍不住花重金用最先进的科学手段做了鉴定,终于令这枚失落民间的稀世珍品重见天日。 老严看完报道不由捶胸顿足,仰面长叹。那异乡人微微一笑道:“你也不必后悔难过,见过这枚古钱的人多了,可是谁敢承认它,只因它价值太高,可惜了……”最后,异乡人又说了一句话:“其实,我也曾经得到过它,最后丢给一个卖馄饨的大嫂了。”(节选自《社会大千》)(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京城第二位大家“爽快地”收下礼物后没做研究,就根据经验断言老严的古钱是赝品,这些行为表明这位京城大家毫无诚意,欠缺职业素养,徒有虚名。B.小说先交代老严的身份与特长,然后交代他古钱后研究的结果,处处暗示他对古钱的研究水平较高,为后来的结果作铺垫,故事结局就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了。C.老严遇古城卖馄饨的大嫂“捡漏”得古钱,后困窘时遇京城卖饺子的老大妈决意弃古钱,所得所失与异乡人得失古钱的经历惊人一致,巧合的手法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D.在对待古钱真伪的问题上,古城大嫂、京城老大妈的淡然与老严的执着焦灼形成对比,这就形象地刻画出古城大嫂与京城老大妈她们淳朴善良、开朗豁达的性格。E.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一枚价值连城的古钱由湮没民间到彰显于世的故事,具有客观性,因而小说直接展示了老严的人物形象以及社会生活的本质。(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段的表达特点。(3)请简要分析异乡人在文中的作用。(4)“无价之宝”到底是指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语文
网友回答
【答案】 (1)A.正确;B.正确;C.错误;老严与异乡人丢失古钱的方式一样,至于得到的方式是否一致,在文中没有交待;D.错误;“老严的执着焦灼”与“古城大嫂”和“京城老大妈”的性格没有构成对比关系;E.错误;小说的主题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得以间接揭示,所以社会生活本质也是从多个方面得以揭示,“直接”一词过于绝对;老严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不是单纯地直接展示;(2)“藏友还没看古钱就一致摇头”“瞄上一眼”说明藏友们根本没有研究,只是人云亦云;老严“激动”“不甘心,拿出古钱叫他们鉴别”,对自己的观点坚信无疑,与藏友们的神态语言形成对比,十分讽刺;(3)配角在文中可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揭示了古钱真假,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他的经历与老严相印证,体现一种普遍现象,可以突出文章主题;(4)小说中的“无价之宝”指古币,是真品;老严、异乡人一开始坚信自己的观点,但因为所有人都怀疑,最后绝望放弃,因此都失去了“无价之宝”,从这个角度来说,“无价之宝”也是指人们对于自己观点的坚信与不人云亦云的品质;老严与异乡人出奇一致的经历,显示出他们对于得到“宝物”的过于狂热,以至于让自己最终只剩古币,而无奈将古币抛弃,他们若对得失淡定一些,也不至于丢失古币,可见“无价之宝”也可指对待外物得失应有豁达淡然的心境;大嫂、大妈在他们最困难之时都热情爽快地给了他们帮助,对古币毫不在意,体现了淳朴的民风,而他们的生活也十分充实快乐,这也是无价之宝;答案示例:(一)A B(B项3分,A项2分);(2)①这是一段以描述为主的文字,交代了老严与藏友之间对古钱的看法的矛盾;②运用对比手法(对照或反衬),以老严的行为与藏友的神态语言对比来突出老严对自己观点的坚信和藏友毫无根据的怀疑;③语言和神态细节描写形象生动,表现了藏友们不重研究、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性格,富有幽默讽刺的效果;(3)①作为次要人物,异乡人收藏知识渊博,然而因信念不坚定而与无价之宝失之交臂,以此衬托主要人物老严的形象;②异乡人的出现揭开了古钱的真伪,揭示事件的真相,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③以他的经历与老严的经历相印证,表明事情的普遍性,突出文章的主题;(三点写齐给四分)(4)“无价之宝”是指:①古币,古钱历经被冷落到价值连城的过程,证明其的确是无价之宝;②对认定的看法的坚信与执着,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品质.老严、异乡人这类人都经历了由坚信到怀疑到绝 望的认识阶段,在众人的怀疑与所谓权威的决断下放弃了自我的判断,最终与无价之宝失之交臂,证明了准确的判断下坚信自我的重要;③对人生得失的坦然与豁达.老严与异乡人均为一枚古钱的真伪而改变自己对事物和社会的观念,影响自己的现实生活,启迪人们应该正确对待人生的得与失;④真诚、热情、善良的古朴民风.大嫂、老大妈不受外在的影响,过着适合自己的自由生活,在自食其力的生活和帮助他人的行为之中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