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你,应该说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你,飘落着千年的文墨之魂。...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18:48:33

  走近你,应该说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你,飘落着千年的文墨之魂。可当我来到成都的西郊,真正走近你,我的脚步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这种沉重倒不是千年历史风云的聚合、弥散,而是一种我无法理喻的来自心里的茫然:这就是杜甫草堂?这就是一代诗圣客居过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满嘴流芳的一些诗句的源头?  我行走在绿色的竹阴里,盛夏里也感受到那蜂拥而至的凉意。风吹竹响,那阵阵清音,就是当年滋养你澎湃诗意的天籁之响?我不敢想像当年贫困潦倒、寄人篱下的你,却能营造出偌大的竹林。也许这竹林只在你心中有过,在你的诗歌中有过。你那草屋,就该隐在修篁丛林深处,哦,对,还应该有一层漠漠的轻烟笼罩才是。  我到了什么地方?柴门?我记起你笔下那属于你的柴门,那该是极为简单的,茅草覆顶的,还略带一些歪斜的柴门呀,可我眼前分明是极堂而皇之端端正正的黑瓦釉木的建筑。这哪是什么“柴门”,分明是豪华的大宅门呀。穿过柴门,有碧水一泓,石桥一座;有榕树流绿,楠木吐秀。在那浓阴簇拥中,又是一座敞厅式的建筑赫然而立,这是大廨。  大厅中央是你的一尊铜像,那铜像造型极为夸张,整个身躯弯得像残月。你低首捋须,深思苦吟,仿佛那些华章就这样一首一首地吟出,也就是你这一苦吟,吟出了半个盛唐。  跨过一座小木桥,但见竹子一丛,摇曳的竹阴中,闪现出茅屋的屋顶。这时我猛然意识到,我这才真正走近你。这是三间低矮的草屋,屋内幽暗,泥墙的缝隙透出了丝丝微光。中间为堂屋,左边是卧室,一张床榻,早已蒙上了厚厚的尘埃。堂屋中靠门一处,置放着一张简易的木桌,木桌说不清它的颜色,只是桌上端放着笔墨纸砚。  这才是你的草堂。  我伫立在草屋前,这里竹篱围护,当年你就栖身于此,有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无奈,但也是在这里,你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超然高洁的心性,怎能不让后来者由衷地折服。  ……(1)走近杜甫草堂,是作者多年的愿望。而真正走近杜甫草堂时,他的脚步“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到脚步沉重。(2)阅读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认为此时才真正走近了杜甫?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这是两道阅读理解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与“要点概括”方面的能力。题干中“联系全文”,提醒考生,完成这样的试题,首先得反复默诵选文,在读中感受、理解并进行综合概括从而作出正确的回答:(1)作者脚步感到沉重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所见的竹林、豪华的宅门、敞厅式的建筑,全系后人“杰作”,掩盖了历史真相,丧失了遗迹的魅力与震撼力。同样,(2)的理解,也离不开前后语境,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这里的低矮的茅屋、简陋的陈设才是历史的“真正”面目,看到这些才能“真正”感受到杜甫的博大胸怀。这与我们在阅读《鼎湖山听泉》一文时,必须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作者由泉声想到人生、社会和历史异曲同工。由此可见,反复诵读,是我们解题时不可忽视的关键的一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