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长子继承制是怎么回事?对经济有影响吗?

发布时间:2020-07-27 07:51:12

如上

网友回答

仔细观察日本历史,人们发现,二战前后农业经济和人口的变化都说明了日本的农村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在影响着日本经济的增长——长子继承制。
  关于长子继承制,我们并不陌生,说的是家庭的财产和权力都由长子来继承,其他的兄弟都要服从长子的支配。不过,日本的长子继承制有两个特点:一是长子继承家业时,父亲还健在,并没有死亡,只是由于父亲年老体衰,能力不足,为了让家庭能有更好的发展,父亲主动归隐,母亲也跟随父亲搬出家庭独立生活。二是长子继承家业后,其他的兄弟都必须离开家庭独自谋生,并且不能从家庭分得任何财产,如果家庭遇到困难,其他兄弟还有义务进行帮扶。
  那么没有儿子的家庭怎么办呢?日本社会有一套补救办法:从亲戚中过继一个儿子,或在朋友、部属、优秀人才中找寻,入赘之后改姓,称为婿养子。1964~1972年间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就是个明显的例子。他父亲原本姓岸,入赘后改姓佐藤。194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汤川秀树,父亲小川琢治是地质学家,他因入赘而改姓汤川。这种运用过继来解决继承问题的手法,在日本社会很普遍。
  那么日本的长子继承制对二战前的日本经济有何影响呢?
  其实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虽然以农业为主,但城市的工商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不过当时的所谓工业是指传统的手工业。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劳动力的支撑,那么劳动力来自哪里?其实从德川幕府时期开始,日本劳动力就可以自由迁徙,在农业和工商部门间自由流动,官方也从未禁止转业。农村实行长子继承制,其余的兄弟就可以到城市去谋生,提供了工商业所需要的劳动力。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发展近代工业。城市主要发展工业,乡村主要发展农业。正常情况下,资源可以自由流动,经济体内的各种资源如劳动力,会流向效率较高的城市工业部门。而此时的日本亟须发展近代工业,日本的城市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支撑。但是由于日本农村在二战前一直实行长子继承制,迫使长子留在农村,这导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过多,而日本农村的土地又非常有限,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农村经济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另外,由于农村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了城市资本的累积不足,从而延迟了日本经济的起飞。再加上日本城市由于缺乏劳动力,工商业发展受到了影响,进一步阻碍了当时日本整体经济的发展。
  不过,二战后随着长子继承制的废除,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947年日本采用新宪法,也重新修订民法,最重要的是民法有关财产权的修改。大意是说:对财产权特别是继承权,法律应该从个人尊严的立场来制定,也就说尊重孩子们的平等权利。在这项法规指导下,日本家产的继承权有了很大的改变,从长子单独继承,改为诸子平均继承。就算父亲有遗嘱,让长子继承所有家产,依据新的民法规定,长子最多只能分得一半,另一半必须拿出来分给其他子女。
  这样一来,长子也没意愿留在农村,转而投入薪资较高的工业部门,或生活在较舒适的都市。
  长子继承制废除后,日本农村户口人数迅速减少。虽然农村人数减少了,农业部门的产值反而增加了5%左右,因为把多余的就业人口推向城市,农业资源的配置得到了优化,农业生产率自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也明显上升,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缓解了日本工商业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工人所得增加了,企业的效益明显提高,这样工商业的发展速度更快了,从而使整个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