鹓与鸱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27:30

阅读《鹓与鸱》,回答下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①,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鹓(yu1nch*),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②鸱(ch9),猫头鹰的一种。(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  相:做宰相B.或谓惠子曰 或:有人C.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D.搜于国中  国:国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夫鹓发于南海 ②而飞于北海B.①于是惠子恐   ②于是鸱得腐鼠C.①庄子往见之   ②鹓过之D.①子知之乎    ②仰而视之曰(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庄子来,欲代子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以鸱自比,以鹓比惠子,形象地表达了惠子唯恐失去的国相地位,在庄子看来不过是一只腐臭的死老鼠而已。在鲜明的对比中,显示出庄子与惠子对待名利时截然不同的态度。B.庄子诙谐善辩,他借鹓与鸱的对话,热烈赞扬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的远大抱负,赞扬那种“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高尚节操,辛辣地讽刺了鸱的阴暗心理和丑恶嘴脸。C.庄子通过鹓与鸱的对话,既表白了自己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鄙弃功名、蔑视权贵的人生理想,又挖苦了惠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庸人自扰。D.《庄子》这部书大量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了形象化的比拟,并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塑造了奇伟瑰丽的理想境界,使文章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本文篇幅虽短,我们却不难从中领略《庄子》的独特风格。

网友回答

答案:1.D;2.D;4.A;解析:(1)国:国都(2)均为代词,代指鹓。A.①介词,从;②介词,向。B.①在这种情况下;②在这时。C.①代词,代指惠子;②代词,指这里,代指鸱在的地方。(3)  (1)庄子到梁国来,打算代替你做梁国的宰相。  (2)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4)  应该是“庄子以鹓自比,以鸱比惠子”。  参考译文:  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打算代替你做梁国的宰相。”  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它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到,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