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区寄传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21:58:25

阅读《童区寄传》,完成小题。童区寄传柳宗元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1.解释句子划线的词。(3分)①布囊其口(   )       ②之虚所卖之(   )  ③虚吏白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3.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2分)①                                                             ②                                                             4.结尾写“乡之行劫缚者”的言行,对塑造区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5.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区寄,你能列举一个少年英雄的例子吗?(2分) 

网友回答

1.①用布包住②“虚”通“墟”,集市 ③告诉2.①儿童区寄,是柳州打柴放牛的孩子。②(他)把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上下磨,绳子被磨断了。3.示例:①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②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4.结尾写“乡之行劫缚者”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区寄智勇双全、令贼人丧胆的形象。5.例如:战国时期的甘罗十二岁拜为上卿,唐代骆宾王七岁吟鹅,宋代司马光少时砸缸救人等等。
【解析】1.试题分析:“布囊”,古今异义词,古义:用布包住。“虚”,通假字,通“墟”,集市的意思。“白”,一词多义,告诉。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本题中“布囊”是古今异义词,“虚”是通假字。2.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荛牧儿”(打柴放牛的孩子)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缚”(绳子)、 “背”(靠着)、“绝”(磨断)这些字词翻译准确。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童寄者……”是判断句,翻译的时候要注意。3.试题分析: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这表现了他的智。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这表现了他的勇。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本题要求筛选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解答时要抓住“智”、“勇”两个字。4.试题分析:结尾的意思是乡里干抢劫勾当的强盗,都斜着眼睛不敢正视区寄,没有哪一个敢经过他的家门,都说:“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杀死了两个豪贼,怎么可以靠近他呢?”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区寄智勇双全、令贼人丧胆的形象。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能力。点评:推测写作意图就要知道写文章(段落、情节)是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它不仅要求了解内容,还要了解作者的口气,分析作者的叙述方法,这样才能推断出写作目的。除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主题大意。虽然写作目的和文章大意是两回事,但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推测写作目的大有帮助。判断写作目的,还要注意作者材料的详略安排。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区寄智勇双全的性格特点,在文章结尾还写了“乡之行劫缚者”的言行。5.试题分析:历史上少年英雄的例子很多,解答时,要注意抓住“少年”、“英雄”这两个关键词。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点评:从古至今,少年英雄的例子有不少,例如战国时期的甘罗十二岁拜为上卿,唐代骆宾王七岁吟鹅,宋代司马光少时砸缸救人等等。平时不管是阅读课内书还是课外书,都要有意识地进行积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