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吴 (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穷人,穷人,这个年头,哪一个不穷呢,哪一个不是穷人呢?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从来没有听说过。穷人,穷人,是的,做娘姨的是穷人,做主人的个个是发财的吗?这个年头,只有军阀,只有奸商,没有良心的人,才会发财呀,我们可不是这样的人——①这样的三间破房子,一个月要四十块钱的房租。打仗以前,连四块钱都没有人要。简直是硬敲竹杠!这样的事,才是欺负人的事,这样的人,才需要旁人去教管教管……②(一面说话,一面已折好几件衣服,说时,目常向杨藐视,他显然是她在教管的对象) (杨长雄想用两手掩耳,则无手拿书,不得已。用一手把对着声浪的一耳掩上) 1.请分析文中两处标点符号的作用: ①处破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省略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戏剧开始吴太太的一段台词,作者借吴太太之口交待了故事发生时怎样的社会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甲、乙两处舞台说明对剧情的展开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①转换话题,也表现吴太太的口齿伶俐。 ②故意留有余音,观察对方的反映。 2.战争年代,社会动荡,物价飞涨,百姓民不聊生。 3.甲:一个指桑骂槐,有意挑衅。 乙:一个一忍再忍,强作不理。这两处舞台说明一开始就揭示了吴、杨的矛盾,暗示着战争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