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下列题。 陈奂生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 陈奂生真是无忧无虑,他的精神面貌和去年大不相同了。他是过惯苦日子的,现在开始好起来,又相信会越来越好,他还不满意么?他满意透了。他身上有了肉,脸上有了笑;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想到囤里有米、橱里有衣,总算像家人家了,就兴致勃勃睡不着,禁不住要把老婆推醒了陪他聊天讲闲话。 ……他不知道世界有“精神生活”这一个名词,但是生活好转以后,他渴望过精神生活。哪里有听的,他爱去听,哪里有演的,他爱去看,没听没看,他就觉得没趣。……他总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 吴书记说:“还有十三分钟了,先送我上车站,再送他上招待所,给他一个单独房间,就说是我的朋友……” 陈奂生想到这里,听见自己的心扑扑跳得比打钟还响,合上的眼皮,流出晶莹的泪珠,在眼角里停留片刻,便一条线挂下来了。这个吴书记真是个大好人,竟看得起他陈奂生,把他当朋友,见他一旦有难,能挺身而出,拔刀相助,救了他一条性命,实在难得。……(陈奂生看到)盖的新被子,雪白的被底,崭新的绸面,刮刮叫三层新。陈奂生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他知道自己身上(特别是脚)不大干净,生怕弄脏了被子……随即悄悄起身,悄悄穿好了衣服,不敢弄出一点声音来,好像做了偷儿,被人发现就会抓住似的。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然后才真的悄悄开门,走出去了。 ……陈奂生出了大价钱,不曾讨得大姑娘欢喜,心里也有点忿忿然。本想一走了之,想到旅行包还在房里,就又回过来。 推开房间,看着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道:“出了五块钱呢!”再说也不弄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陈奂生吃了东西,脸上嘴上,都不惬意,想找块毛巾洗脸,却没有。心一横,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被头睡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即使房间弄成了猪圈,也不值! ……(陈奂生想到)此趟上城,有此一番动人的经历,这五块钱花得值透。他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试问,全大队的干部、社员,有谁坐过吴书记的汽车?有谁住过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他可要讲给大家听听,看谁还能瞧不起他,唔!……他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1)通过阅读以上材料,试分析陈奂生这个人物的心理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奂生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典型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姑娘(招待所服务员)对陈奂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陈奂生是个勤劳俭朴的老实肯干的忠厚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活好了。物质生活改善后,又走上了要求改善精神生活的道路。他渴望过精神生活,他总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然而陈奂生又带有农民的小生产者落后狭隘的意识,他没见过世面。当他看到招待所的地板照出人影时他不敢穿鞋走;当他看到被底雪白时不敢盖上脚,当他看到弹簧沙发椅时不敢坐。但是当他花了“五元钱”后以任意作践沙发,瘪了不关他事,甚至用提花枕巾擦脸……。他身上存有封建的等级观念,认为有谁能坐过吴书记的汽车呢……。所以陈奂生的心理是复杂的,他带有中国特色的农民身上所具有的正反两面的典型性。 (2)陈奂生是个老实、肯干、忠厚的人,他要求改善自己的精神生活代表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民的要求进步的一面;然而他又带有封建等级观念,狭隘、愚昧的一面,所以陈奂生式的农民是具有典型性的。 (3)当知道陈奂生是吴书记汽车送来的时就“甜甜的笑着说”,“软款款地寻话说”。当大姑娘看出陈奂生不是人物时,“不笑了”,“话也不甜了”,“像菜刀剁着砧板笃笃地响着说”最后变得“冷若冰霜”的脸。从而反映出当今社会上某些人地“势利”,这是封建等级观念的残余。